[发明专利]组合式附墙安装的电梯铝型材框架井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0036.5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2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民英;陈登华;黄宇杨;陈海燕;张久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民英;陈登华 |
主分类号: | B66B11/00 | 分类号: | B66B11/00;E04F17/00;E04G23/02 |
代理公司: | 45102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希 |
地址: | 545001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横梁 第一槽 横梁槽 槽边 井道 侧面设置 井道框架 卡槽 套芯 电梯 钢结构电梯井道 机械力学性能 防锈 铝合金结构 铝型材框架 横梁卡口 横梁两端 紧固连接 连接部件 钢结构 工业铝 使用期 组合式 多层 防蚀 附墙 基质 加装 竖直 替代 | ||
一种组合式附墙安装的电梯铝型材框架井道,包括立柱、横梁、套芯,立柱的两个内侧面设置有立柱第一槽边、立柱第三槽边,其中立柱第一槽边与立柱第三槽边形成横梁槽形卡槽;横梁的两个侧面设置有横梁卡口、横梁槽边;横梁两端插入立柱第一槽边与立柱第三槽边形成横梁槽形卡槽后,用连接部件将立柱与横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使得四根立柱、四根横梁连接成一个井道框架单元,多层井道框架单元上下通过套芯连接,即形成竖直的井道。其优点是可以替代传统钢结构电梯井道,在机械力学性能上与Q235钢结构管道相同的,但其防锈防蚀功能达到50‑100年使用期的工业铝基质型材来做加装电梯铝合金结构井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既有建筑住宅加装户外电梯井道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附墙安装的电梯铝型材框架井道。
背景技术
既有建筑住宅加装电梯的框架结构传动井道,是电梯的垂直运输设备和支撑主体,它必须依附在多层建筑住宅的步行楼梯口,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开挖电梯基坑井道,并且结合楼道,逐层架设钢结构电梯井道。
传统的钢结构井道必须采用一种以钢质牌号为Q235的薄壁方型管材制作框形井道井架,这种材料的表面采用了表面镀锌处理,但是电梯框架井道在制作工艺过程中,采用了电弧焊接技术,其井道框架的连接口非要进行电弧焊连接固定工艺。因此焊接部位接合口的焊缝的镀锌防护层已汽化蒸发,丧失了防锈功能,这种钢道井架的防护防锈能力薄弱,不能够适用于高温高湿,有强台风有盐雾酸的自然环境中的加装电梯项目工程。它的安全使用寿命达不到预期年限,从早期安装的加装电梯井道所暴露的井道框架表面锈蚀、焊口生锈开裂的井道返修事件中可以判断,常规电梯焊接井道根本上不能满足于我国钢架井道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风载荷标准重现期为50年,雪载荷标准值的重现期为100年的基本要求,(包括钢架一些具体的设计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替代传统钢结构电梯井道,在机械力学性能上与Q235钢结构管道相同的,但其防锈防蚀功能达到50-100年使用期的工业铝基质型材来做加装电梯铝合金结构井道的组合式附墙安装的电梯铝型材框架井道。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是:
以用铝质型材,以用铝型材挤压工艺和生产手段,设计一种方形立柱和方形横梁做成一种类同于榫卯结合结构的铝合金囱框框架组合井道。
基于上述基本设计原理,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附墙安装的电梯铝型材框架井道,包括立柱、横梁、套芯,所述立柱的两个内侧面设置有立柱第一槽边、立柱第三槽边,其中立柱第一槽边与立柱第三槽边形成横梁槽形卡槽;横梁的两个侧面设置有横梁卡口、横梁槽边;所述横梁两端插入立柱第一槽边与立柱第三槽边形成横梁槽形卡槽后 ,用连接部件将立柱与横梁紧固连接为一体,使得四根立柱、四根横梁连接成一个井道框架单元,多层井道框架单元上下通过套芯连接,即形成竖直的井道。
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套芯插入每层井道框架单元立柱的端头的内空处,用螺栓将上、下层的立柱与套芯紧固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套芯为带肋条的结构,其外壁凸起的肋条用于与立柱内壁相接,在肋条处用螺栓将套芯与立柱紧固为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柱在横梁槽形卡槽范围内设置有卡槽、立柱第二槽边,立柱第二槽边与卡槽形成玻璃卡口;所述的横梁的相对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横梁卡槽、横梁槽边,横梁卡槽、横梁槽边之间形成横梁玻璃卡口;将立柱与横梁连接成井道框架单元后,相邻两根立柱相对面的玻璃卡口、相邻两根横梁相对面的横梁玻璃卡口围成固定玻璃四边的卡位,在卡槽、横梁卡槽内安装玻璃卡条,将玻璃固定在卡位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民英;陈登华,未经黄民英;陈登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00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挂式升降平台的滑动块机构
- 下一篇:一种医院箱式物流系统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