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备植物性凝态酸奶、改善肠道菌相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1184.9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8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谢佳雯;杨逸善;吴升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斐生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C9/13;A23L11/65;A23L11/50;C12R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刘伟;蔡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杆菌 及其 制备 植物性 酸奶 改善 肠道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备植物性凝态酸奶、改善肠道菌相的用途。本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新颖植物乳杆菌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1771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性凝态酸奶及其用于改善肠道菌群的用途,所述植物性凝态酸奶以植物浆加入益生菌制成,所述益生菌包含植物乳杆菌CGMCC17716;其中所述植物性凝态酸奶的离水性小于25%。植物性凝态酸奶中具有高含量伽玛胺基丁酸、去糖基异黄酮,该植物性凝态酸奶可以改善健康人与糖尿病患的肠道菌相,改善肠道菌相是指增加有益菌、伺机菌,尤其可以增加肠道中的艾克曼嗜黏蛋白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制备植物性凝态酸奶、改善肠道菌相的用途。
背景技术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为泛指可将糖类转换成以乳酸为主要代谢物的微生物总称。乳酸菌被广泛的应用在全世界的传统食品中,被公认为安全(GeneralRecognized as Safe;GRAS)的微生物菌种。
乳酸菌可提供发酵食品的制造以及风味,主要通过三种代谢路径,包括:糖解反应(发酵糖类)、脂解反应(降解脂肪)、蛋白质分解反应(分解蛋白质为小分子胜肽或胺基酸)。乳酸是主要糖类代谢后的结果,但部分微生物菌株,会将中间代谢产物如丙酮酸,再转换成二乙酰基(diacetyl)、乙酰甲基甲醇(acetoin)、乙酸乙酯(acetaldehyde)或及醋酸(acetic acid),成为常见乳制品乳酸发酵的酸味主要来源;但是蛋白质类的乳酸发酵食品,主要的风味,是来自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包括不同的醇类(alcohols)、醛类(aldehydes)、酯类(esters)等。
虽然市售乳酸菌食品中,以动物奶作为发酵主原料制作而成的酸奶(yogurt)或是酸奶饮(drink yogurt)较多。然而根据统计指出,全球乳糖不耐症人口数高达70%,其中亚洲人更高达95%。此外,因信仰而选择不使用乳制品的蔬食或素食人口,提供乳酸菌的蛋白质发酵食品,成为替代动物奶的酸奶食品的开发趋势。
乳酸菌培养于蛋白质溶液中,由乳酸菌释放出的有机酸,造成的pH值下降,同时会造成蛋白质分子间的凝集,而形成凝结状态。此状态出现于酸奶制品中,易受到pH、温度、外力等变化,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离水现象,严重的离水现象,导致产品外观缺失以及质量变异等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售凝乳产品中,为减少凝结的离水现象,常透过额外添加固形物(利入乳清蛋白等)或是添加稳定剂(例如变性淀粉、果胶、洋菜胶等)加以改善。
部分乳酸菌,在特定的比例以及培养条件下,可以生产出细胞外多糖体(exopolysaccharides;EPS)结构可以减缓蛋白质凝结的离水现象,进而改善质地及口感。然而随着乳酸菌菌种以及培养条件的差异,这些胞外多糖体的产量、组成以及性质有极大的差异。部分菌种的胞外多糖,可协助菌株的抵抗肠胃道的酸碱值,而安全存活于肠胃道。
「脑肠轴线」(gut-brain axis),是肠道与脑相互联络的重要途径,其中肠道中的微生物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肠躁症、忧郁症、焦虑症、自闭症、慢性疲劳、第二型糖尿病等盛行率极高的疾病,都和脑肠轴线相关。人类肠道的细菌门,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极高比例,其次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以及疣微菌门(Verrucobacteria)等,随着居住地域以及饮食、健康状况不同,可被分析出多达50门的分类。
肠道微生物的动态与人体间的互动关系,常以有益菌、有害菌以及伺机性,其中伺机性的微生物,是随着有益菌和有害菌的比例改变,而有所改变,当有益菌比例高过有害菌时,伺机性微生物的比例随着提升;反之亦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斐生,未经欧斐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11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