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压实验系统及实现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31384.4 申请日: 2019-09-04
公开(公告)号: CN110542018A 公开(公告)日: 2019-12-06
发明(设计)人: 郭东亮;梁学锋;涂云宏;张东伟;支佳运;李壮;冯小磊;马世伟;朱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17D1/02 分类号: F17D1/02;F17D3/01
代理公司: 11018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牛峥;王丽琴<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地址: 100190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实验腔体 供应单元 气体储存 加压 实验系统 复用单元 气体出口 气体回收 气体入口 循环回收 再利用 储存 回收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加压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实验腔体(101)、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及气体回收与复用单元(104),其中,

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通过气体入口连接到实验腔体(101)中,通过气体入口将气体输入到实验腔体(101)中,直到实验腔体(101)的压力达到设定值;

气体回收与复用单元(104)的一端接入实验腔体(101)的气体出口。另一端接到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在实验腔体(101)的实验完成后,通过气体出口回收实验腔体(101)的气体,输入到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中储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由充气单向阀(1036)、储气瓶(1031)、第一截止阀(1032)、减压阀(1033)、第二截止阀(1034)、及第一电磁阀(1035)串联组成,其中,

在为实验腔体(101)加压时,关闭充气单向阀(1036),依次打开第一截止阀(1032)、减压阀(1033)、第二截止阀(1034)、及第一电磁阀(1035),使得储气瓶(1031)中的气体通过气体入口输入到实验腔体(101)中,直到实验腔体(101)的压力达到设定值,依次关闭第一截止阀(1032)、减压阀(1033)、第二截止阀(1034)、及第一电磁阀(1035);

在排出实验腔体(101)的气体时,开启充气单向阀(1036),依次关闭第一截止阀(1032)、减压阀(1033)、第二截止阀(1034)、及第一电磁阀(1035),将气体回收与复用单元(104)从实验腔体(101)回收的气体通过充气单向阀(1036)输入到储气瓶(1031)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储气瓶(1031)与第一截止阀(1032)之间中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037),检测储气瓶(1031)的压力;

在第一截止阀(1032)与第二截止阀(1033)之间中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038),检测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中的气道中传输的气体压力;

在第一电磁阀(1035)与气体入口之间置有安全阀(1039),当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中的气道中传输的气体不安全时,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回收与复用单元(104)由升压泵(1041)、稳压瓶(1042)、及第二电子阀(1043)串联组成,其中,

在排出实验腔体(101)的气体时,打开第二电子阀(1043),启动升压泵(1041),空气腔体(101)回收的气体通过气体出口,依次经过稳压瓶(1042)和升压泵(1041)后,传输到气体储存与供应单元(103)中;

在为实验腔体(101)加压时,关闭第二电子阀(104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回收与复用单元(104)中,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1044),位于升压泵(1041)与稳压瓶(1042)之间且监测所述气体回收与复用单元(104)的压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回收与复用单元(104)和实验腔体(101)的气体出口之间具有真空单元(102),其中,真空单元(102)包括:

机械泵(1021)、第三电子阀(1022)、过滤器(1023)及分子泵(1024)进行串联;

在对实验腔体(101)形成一级真空时,打开第三电子阀(1022),启动机械泵(1021),实验腔体(101)中的空气分子在机械泵(1021)的作用下,通过气体出口及分子泵(1024)后,经过过滤器(1023)的过滤后,通过第三电子阀(1022)被抽取到机械泵(1021)中,直到实验腔体(101)达到分子泵(1024)的启动压力后,启动分子泵(1024),继续抽取实验腔体(101)中的空气分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13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