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状金属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1503.6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2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新宫剑太;小川宽晃;我妻优;田中康树;山内翼;中村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解延雷;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金属 电子 照相 感光 | ||
本发明涉及管状金属体和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管状金属体包含:在轴方向上一端具有开口的管状部;和设置在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底部。底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1与管状部在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2之比Rz1/Rz2为2以上且4000以下。底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1比管状部在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2小5HV以上且27HV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状金属体和使用该管状金属体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以低成本量产如薄壁金属容器等管状金属体的方法之一为冲压法,其中,通过使用阳模(冲头)对阴模(凹膜)上的金属块(坯料)施加冲击而形成管状金属体。
例如,日本特开2008-13250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制造有底容器的方法,其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将如坯料等塑性材料装入口模腔内并使用相对于该口模可自由位移的冲头压制该坯料,从而使塑性材料塑性变形为有底容器,该方法包括:使用口模和冲头使塑性材料塑性变形为具有特定深度的中间容器的第一步骤;加热在第一步骤中得到的中间容器的第二步骤;洗涤在第二步骤中加热的中间容器的第三步骤;将油涂布到在第三步骤中洗涤的中间容器的第四步骤;将在第四步骤中涂油的中间容器干燥的第五步骤;和使第五步骤中干燥的中间容器进一步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具有最终深度的容器的第六步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的管状金属体,其包含:在轴方向上一端具有开口的管状部;和设置在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底部,其中,与底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1与管状部在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2之比Rz1/Rz2小于2或超过4000时、底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1比管状部在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2小不到5HV或超过27HV时,或底部的外周面的平均晶粒直径D1比管状部在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平均晶粒直径D2大不到50μm或超过999.9μm时相比,冲压特有的管状部的沿圆周方向的外周面上的表面粗糙度大的区域(该区域称作模口挤痕)的产生得到了抑制,并且厚度偏差也得到了抑制。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状金属体,其包含:在轴方向上的一端具有开口的管状部;和设置在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另一端的底部,其中,所述底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1与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2之比Rz1/Rz2为2以上且4000以下,并且所述底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1比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2小5HV以上且27HV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管状金属体,其中,所述底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1比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2小5HV以上且18HV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管状金属体,其中,所述底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1与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维氏硬度HV2之比HV1/HV2为18/45以上且25/30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管状金属体,其中,所述底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1与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2之比Rz1/Rz2为2.75以上且3800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管状金属体,其中,所述底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1比所述管状部在所述轴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Rz2大5μm以上且39.99μ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15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充电方法及相关装置
- 下一篇:片材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