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2235.X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1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雪飞;熊龙;张永刚;钱鑫;宋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F9/22 | 分类号: | D01F9/22;B01J20/20;B01J20/28;B01J20/30;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聚丙烯 碳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属于多孔碳纤维制备和应用领域。所述聚丙烯腈基富氮多孔碳纤维中氮的质量含量为20~25%,比表面积为300~600m2/g,总孔体积为0.1~0.4cm3/g,微孔体积占总孔体积的75~85%。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将原料纤维置于非密闭空气环境中进行空气气氛热处理,获得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所述的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对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同时具有优异的CO2/N2选择吸附性,可应用于二氧化碳的吸附领域中。所述的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微孔率高、比表面积大,且该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同时实现碳化和活化,减少了时耗与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孔碳纤维制备和应用领域,具体是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多孔碳纤维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可控化学结构、高的耐温性、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医疗等多个领域,如气相或液相选择性吸附、催化、主/助催化剂载体、光电材料、生物医用等相关领域。
目前多孔碳纤维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活化法、物理活化法和化学—物理复合活化法。
化学活化法是通过将化学试剂嵌入碳纤维内部结构,经历一系列的交联缩聚反应形成微孔。化学活化和碳化可同时进行,即直接升温到活化温度进行碳化和活化。在活化前,先将活化剂与原料以一定比例共混,烘干后再放入惰性气氛中升温进行活化。活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是影响多孔碳纤维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控制浸渍比以及不同的活化温度来制备所需的多孔碳纤维。
物理活化法一般分两步进行,先将原料碳化,再用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或它们的混合气体在高温下进行活化。高温下,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都是温和的氧化剂,碳材料内部碳原子与活化剂反应,形成孔隙结构。
化学—物理复合活化法是将化学活化和物理活化结合起来,即加入化学试剂,在上述气体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活化。化学活化过程中化学试剂会对设备造成腐蚀,洗涤过程耗时长,且化学试剂亦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物理活化使用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化性较温和,制备的碳材料孔隙率相对较低。
公开号为CN106876721A公开了一种液流电池用多孔碳纳米纤维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前驱体,经静电纺丝法制成纳米纤维,将聚合物纤维在200~350℃于空气中预氧化1~3h,然后在惰性气氛下于800-2000℃碳化热处理1~3h,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碳纳米纤维电极材料;将碳纳米纤维电极材料在惰性气氛下升至700~1500℃,通入活化气体(水蒸气或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恒温保持2~60min,继而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制得多孔碳纳米纤维电极材料。该方法中预氧化、碳化和活化分三步进行,操作步骤多,耗能和耗时,并且使用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氧化性较温和,导致合成的多孔碳纤维孔隙率较低,从而影响多孔碳纤维的使用性能。
公开号为CN106435841A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腈基多孔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1)聚丙烯腈/聚苯乙烯初生纤维的预氧化处理:在空气或氧气的气氛中,将制备的初生纤维升温至200~300℃,升温速率为2℃/min,保温1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预氧化的聚丙烯腈/聚苯乙烯纤维;(2)聚丙烯腈/聚苯乙烯预氧纤维的碳化处理:在氮气的气氛下,将预氧化的聚丙烯腈/聚苯乙烯纤维升温至800~1000℃,升温速率为5℃/min,保温1h,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聚丙烯腈基的多孔碳纤维。该方法中预氧化和碳化是分步进行的,通过聚苯乙烯的分解来获得多孔结构,耗能和耗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孔率高、比表面积大的富氮多孔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22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