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选择性静电掺杂石墨烯的可动态调控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33248.9 | 申请日: | 201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3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贺训军;姚远;田玲;杨玉强;杨文龙;姜久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10N60/00 | 分类号: | H10N60/00;H10N60/85;H10N60/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选择性 静电 掺杂 石墨 动态 调控 赫兹 偶极子 材料 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基于选择性静电掺杂石墨烯的可动态调控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器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带有二氧化硅层的低掺杂高阻硅衬底(4),周期性排列的单元结构,以及与周期性排列的单元结构并列且总厚度相同的第一金属栅电极(5)和第二金属栅电极(6);所述周期性排列的单元结构位于带有二氧化硅层的低掺杂高阻硅衬底(4)上部;所述周期性排列的单元结构自上而下包括三层,分别为第一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结构(1)、聚酰亚胺层(2)与第二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结构(3);所述第一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结构(1)中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是由两个呈中心轴对称的双开口金属谐振环以及在双开口处贯穿集成图形化石墨烯带构成;所述第一金属栅电极(5)和第二金属栅电极(6)分别与贯穿双开口金属谐振环的两条石墨烯带相连接;
所述的第二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结构(3)中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与第一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结构(1)中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相同;
所述第一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结构(1)中金属的厚度为0.2μm,石墨烯的厚度为0.34nm;聚酰亚胺层(2)的厚度为2μm;第二图形化金属和石墨烯结构(3)中金属的厚度为0.2μm,石墨烯的厚度为0.34nm;带有二氧化硅层的低掺杂高阻硅衬底(4)的厚度为5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选择性静电掺杂石墨烯的可动态调控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谐振环的金属为Au、Cu或A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选择性静电掺杂石墨烯的可动态调控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期性排列的单元结构的长度为160μm、宽度为8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选择性静电掺杂石墨烯的可动态调控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呈中心轴对称的双开口金属谐振环的间隙为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选择性静电掺杂石墨烯的可动态调控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双开口金属谐振环的开口位于非中心位置呈水平对称分布,双开口金属谐振环的边长为60μm,金属宽度为6μm,开口宽度为6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选择性静电掺杂石墨烯的可动态调控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双开口处贯穿集成图形化石墨烯带的长度为80μm,宽度为6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324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热电效应的光探测器
- 下一篇:发电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