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生活垃圾的肥料化分类及其处理方法和利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6280.2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5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蒋里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里军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9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肥料化 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 垃圾 土壤改良 焚化炉 有机肥料 垃圾填埋场 处理工厂 管理系统 垃圾运输 不卫生 零排放 零污染 土壤 环境卫生 固化 发酵 沙漠 绿化 污染 运输 生态 生产 | ||
本发明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肥料化垃圾和不可肥料化垃圾两类。将肥料化垃圾经过原位粉碎和通过城市肥料化垃圾运输管理系统进入处理工厂,经固化、发酵等工序进行城市生活垃圾肥料化绿色有机肥料的生产,将其产品用于土壤改良和绿化沙漠。本发明将垃圾分类变得非常简单、易行,方便了群众,并同时能做到可肥料化生活垃圾的零排放、零污染对环境卫生的零影响,解决了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中的脏、臭、易污染、不卫生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生活垃圾从土壤中来回到土壤中去,从而实现生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还提供了减少甚至消除对垃圾填埋场和焚化炉的需求的新科技方法。
一、发明名称:城市生活垃圾的肥料化分类及其处理方法和利用
二、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利用。
三、现有技术(背景技术)
现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般只限于发达国家,如日本、欧洲等,除韩国之外,总的都是按满足于焚烧法处理的需求,而将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燃烧、不可燃烧的两分法进行的。例如德国生活垃圾分类中的生物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日本则明显的将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两部分。其次日本、欧洲等国在生活垃圾分类中提到的可回收垃圾、资源垃圾等,其目的是为了商业性质的,其中包括了出口外销垃圾在内。
在生活垃圾按使用性质和处理方式而进行的分类中,韩国却有不同其分类中的饮食物垃圾则不是为了焚烧(发电),而是可用作动物饲料的垃圾,但利用率很低,大部分厨余垃圾饮食物被废弃或填埋。
以上日欧等国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其共同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是:
(1)据美媒【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2日报道,题为“全世界·20亿吨垃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指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人类在2016年制造了20.1亿吨的固体垃圾,2050将上升到34亿吨,其解决办法可能在于新科技和社会行为的改变,从而减少甚至消除对垃圾填埋场和焚化炉的需求。
现在的用于焚化炉为目的垃圾分类法,不是在减少和消除填埋场和焚化炉的需要,而是加剧了其生活垃圾对燃烧法的依赖。
(2)由于现在分类方法是以高度依靠燃烧法为基础,更多的政府资金因此投入其中,致使我们在国外的技术上花了很多力气,这导致了一开始就已经落后的燃烧处理技术的无限扩展和延伸。燃烧的结果损害了生命所需物质的循环。
(3)在社会行为上,就像厕所的粪便一样,认为粪便是需要处理的废物,将其排入江河等水体是一种应该的享有。
必须摒弃厕所一冲了之,垃圾一烧了之的不良风气,因为这样不良的社会行为冲掉了生态的未来,烧掉了生态的未来,后果是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可持续。并且同时有江河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忧虑。
(4)以焚烧发电为目标的垃圾分类方法,不但不能实现零排放,而且垃圾处理的效率仍然很低,德国也只处理了 2/3。并且燃烧法只能使垃圾减量或缩小体积,甚至仍有二次污染和有毒物质的排放。
(5)生活垃圾燃烧化(发电)使用的分类方法(简称垃圾的燃烧分类),在其收集、投放中,对民众多有不便。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并且有垃圾分类投放的集体忧虑出现,如上海,这与日本的城市粪便单独处理方法的粪便收集、运输一样,以厨余为主的生活垃圾也具有分散,易污染、脏、臭、不卫生等问题,所以群众不愿意做。在运输上也面临同样问题,特别是脏、臭、不卫生和易污染。
目前,我国已有5000辆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日本在粪便的处理方面有2000多辆抽粪车;但由于易污染、脏、臭等原因,看来对其进行车辆的运输多不可取。
诸如此类的上之所述问题的解决办法,可能在于本发明提出的新的科技方法及其技术方案。
四、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里军,未经蒋里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6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