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型多模式强化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6501.6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5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戴仲怡;黎柳记;王雪;李瑞成;徐林;徐彦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42212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曝气 厌氧区 缺氧池 缺氧区 污水处理系统 出水口 好氧池 机动区 再生区 污泥 精确曝气系统 新型污水处理 短程反硝化 高效节能型 多段回流 水流流向 依次连接 多模式 好氧区 进水点 出水 后置 脱氮 闸门 缺氧 开发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节能型多模式强化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区、缺氧区、曝气Ⅰ区、机动区、曝气Ⅱ区、后置缺氧区及好氧区,所述厌氧区的上部设置污泥再生区,所述厌氧区上设置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污泥再生区和缺氧区相连接,且两个出水口上均设置闸门来控制厌氧区的水流流向,所述曝气Ⅰ区和曝气Ⅱ区为好氧池或曝气缺氧池,所述机动区为好氧池、缺氧池或曝气缺氧池。本发明是在传统多级AO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核心是将曝气缺氧和多级AO工艺组合在一起,可实现短程反硝化;并且通过设置多个进水点、多段回流及精确曝气系统控制,可形成多种模式的污水处理系统,以满足不同出水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节能型多模式强化脱氮 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需要不断提高,然而 在新要求、高标准下,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一般来说,传统的 污水处理工艺包括A2O工艺、改良A2O工艺、MUCT工艺、氧化沟工艺及SBR工艺等, 这些工艺都存在对总氮去除效果差、能耗高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高效节能型 多模式强化脱氮污水处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节能型多模式强 化脱氮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节能型多模式强化脱氮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高效、低 碳、节能、适应性强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在传统多级AO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新型 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的核心是将曝气缺氧和多级AO工艺组合在一起,可实现短 程反硝化;并且通过设置多个进水点、多段回流及精确曝气系统控制,可形成多 种模式的污水处理系统,以满足不同出水要求。
所述的高效节能型多模式强化脱氮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区、缺 氧区、曝气Ⅰ区、机动区、曝气Ⅱ区、后置缺氧区及好氧区,所述厌氧区的上部 设置污泥再生区,所述污泥再生区的出水端与缺氧区相连通,所述厌氧区上设置 两个出水口分别与污泥再生区和缺氧区相连接,且两个出水口上均设置闸门来控 制厌氧区的水流流向,所述曝气Ⅰ区和曝气Ⅱ区为好氧池或曝气缺氧池,所述机 动区为好氧池、缺氧池或曝气缺氧池,在所述厌氧区、缺氧区、机动区和后置缺 氧区上分别设置污水进水点,每个污水进水点均配套设置下开式调节阀,所述好 氧区的出水端与下一级处理单元二沉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污泥再生区通过外回流管道与二沉池相连接形成所述污水处理 系统的外回流,所述曝气Ⅰ区通过内回流管道与缺氧区相连接形成第一内回流, 所述曝气Ⅱ区通过内回流管道与机动区和缺氧区相连接形成第二内回流,所述好 氧区通过内回流管道与后置缺氧区、机动区和缺氧区相连接形成第三内回流,所 述曝气Ⅰ区、曝气Ⅱ区及好氧区中均设有混合液回流泵。
优选的,所述污泥再生区、曝气Ⅰ区、机动区、曝气Ⅱ区及好氧区分别通过 曝气管道与鼓风机房相连接,所述的曝气管道上均设有精确曝气系统。
更加优选的,所述的精确曝气系统包括风量测控单元、曝气就地控制单元和 鼓风机压力控制优化单元,所述风量测控单元包括安装在曝气管道上的电动线性 空气调节阀和热式气体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厌氧区内设置有多个潜水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缺氧区、机动区及后置缺氧区内均设置有多个潜水推流器。
优选的,所述污泥再生区、曝气Ⅰ区及曝气Ⅱ区的溶解氧值均控制在0.2~ 0.5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可根据不同进水的水质情况,调整为二级AO 工艺、三级AO工艺、二级AO-曝气缺氧工艺、三级AO-曝气缺氧工艺等多种模式运 行,能够适应不同水质、水量变化,处理效果好,特别是对总氮有很好的处理效 果,能最大限度利用进水中的有效碳源,运行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65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