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道运输管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7061.6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4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云;生智广;王铜飞;刘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 |
代理公司: | 12213 天津诺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同胜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单元 可调单元 定位单元 管道运输 螺杆 管托 对称设置 轨道 对位 并行设置 多次重复 固定设置 配合位置 通用性强 中心轴线 左右滑动 可重复 内侧壁 铰接 可控 贯穿 移动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运输管托装置,包括底座单元、对称设置的可调单元和定位单元,在底座单元长度方向设有对称设置的轨道和螺杆,轨道与螺杆并行设置,轨道对位设置在可调单元宽度方向,螺杆置于底座单元中心轴线上;可调单元被螺杆贯穿固定设置在底座单元上并可沿轨道在底座单元长度方向上左右滑动;定位单元与可调单元铰接,管道置于对位设置的定位单元内侧壁上,定位单元随可调单元移动来调整与管道的配合位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管道运输管托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设计的管托装置,尤其适合大直径管道运输,结构简单、安全可控且通用性强,可实现不同直径管道运输,且可重复多次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运输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运输管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冶金工业工程施工过程中,大直径管道种类繁多,直径2米以上基本上都是施工现场的加工场卷制而成,再从加工场运输至安装现场。由于管道种类繁多,运输平板车上的管托随管道直径大小一致再调整,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调高运输车辆的效率,是冶金工业工程中大直径管道运输有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管道运输管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适合工业工程中大直径管道的运输,本发明设计的管托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控且通用性强,仅需通过螺杆来调整管托大小,即可实现不同直径管道的运输;本装置可重复多次使用,易于操作和保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道运输管托装置,包括底座单元、对称设置的可调单元和定位单元,在所述底座单元长度方向设有对称设置的轨道和螺杆,所述轨道与所述螺杆并行设置,所述轨道对位设置在所述可调单元宽度方向,所述螺杆置于所述底座单元中心轴线上;所述可调单元被所述螺杆贯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单元上并可沿所述轨道在所述底座单元长度方向上左右滑动;所述定位单元与所述可调单元铰接,管道置于对位设置的所述定位单元内侧壁上,所述定位单元随所述可调单元移动来调整与所述管道的配合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单元包括底板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面中间位置,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固定架设置且位于所述轨道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位于所述底板上端面上并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单元下端两内侧壁沿所述可调单元长度方向设有锲块,所述锲块与所述轨道相适配。
进一步的,在所述可调单元上端面且靠近所述固定架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垂直于所述锲块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可调单元远离所述隔板一侧设有连轴,所述连轴依次贯穿所述可调单元和所述定位单元,并使所述定位单元绕设于所述连轴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单元包括元宝架,所述元宝架内侧为圆弧面,在所述圆弧面远离所述元宝架一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结构与所述圆弧面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外壁与所述垫板接触,所述垫板为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宽度大于所述圆弧面宽度;所述垫板长度小于所述圆弧面长度。
一种管道运输管托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管托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S1:将所述底座单元固定在运输车辆上的宽度方向上,且将所述底座单元中所述固定架的中心位置与运输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一致;
S2:调整两侧所述螺杆使所述可调单元带动所述定位单元沿所述轨道移动,并使所述定位单元之间的最大宽度不小于所述管道直径的3/4;
S3:将所述管道吊装至所述垫板之间上方时,再次调整所述螺杆并使所述可调单元固定在所述底座单元上;
S4:放置所述管道至所述垫板上端面上,并使所述管道与所述管道外壁充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7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