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7361.4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6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从爱;刘会涛;周全荣;于金山;孙吉林;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7/44 | 分类号: | A01N37/44;A01N43/90;A01P3/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11429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园园<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胶***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小麦赤霉病 细菌叶绿素 复配农药 氰烯菌酯 小麦 硒化卡拉胶 镁叶绿酸 制备 小麦赤霉病菌 成长环境 生长周期 营养元素 抗药性 质量比 配方 增产 生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所述复配农药由氰烯菌酯、含镁叶绿酸盐、细菌叶绿素、硒化卡拉胶溶液、水制备而成,所述制备原料氰烯菌酯、含镁叶绿酸盐、细菌叶绿素、硒化卡拉胶溶液、水的质量比为20~30:1~2:1.5~3:5~20:50~70。本发明提出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配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极大的降低小麦赤霉病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还可以为小麦的成长提供营养元素硒、镁,细菌叶绿素也促进了小麦的生长,相对于不使用所述复配农药的小麦块田,在相同的成长环境下,使生长周期缩短10天左右,小麦平均每亩增产50~100k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
背景技术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会受到危害,其中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严重的是穗腐,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凸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之后会慢慢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者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现可见粉红色霉层。小麦赤霉病多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例如禾谷镰孢、燕麦镰孢、串珠镰孢等,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优势种为禾谷镰孢,病菌除了在病残体上越夏之外,还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壳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麦杨花期,病菌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营腐生生活,然后浸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在开花至盛华期浸染率最高,穗腐形成的分生孢子对本田再浸染作用不大,但是对邻近晚麦浸染作用较大,该菌还能以菌丝体在病种子内越夏越冬,生病力禾传染力较强,会使小麦严重减产,并且籽粒中会积累毒素,严重影响人体或牲畜的健康。
当前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虽然多,但是其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多菌灵、咪鲜胺、三唑酮、戊唑醇、苯甲丙环唑乳油、氰烯菌酯等几类药剂,通常会产生抗药性,而且长期使用这些药剂会造成农药残留以及积累,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现阶段缺少一些防治效果好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危害的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危害的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物,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所述复配农药由氰烯菌酯、含镁叶绿酸盐、细菌叶绿素、硒化卡拉胶溶液、水制备而成,所述制备原料氰烯菌酯、含镁叶绿酸盐、细菌叶绿素、硒化卡拉胶溶液、水的质量比为20~30:1~2:1.5~3:5~20:50~70。
上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所述硒化卡拉胶溶液中硒化卡拉胶的质量份数为3~5%,所述硒化卡拉胶溶液中的溶剂为水与硝酸的混合液,所述水与硝酸的质量比为1:10,所述硝酸的质量份数为63~65%。
上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所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复配农药的制备过程为:(1)首先将配制好的硒化卡拉胶溶液注入水中,进行均匀搅拌10~20min,得到初混液;(2)将含镁叶绿酸盐、细菌叶绿素加入初混液中进行超声分散处理,超声温度为30~40℃,超声时间5~8min,得到均一稳定的次混液;(3)将氰烯菌酯加入步骤(2)所得的次混液中,进行均匀机械搅拌,直至溶液透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性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73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氟菌螨酯与丁子香酚的杀菌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杀菌组合物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