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前照灯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7736.7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洋;刘景景;孙晖;汪贤才;孙佐;胡昔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代理公司: | 34142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栋杰 |
地址: | 247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征向量 远近光灯 预处理 自适应控制系统 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照明技术领域 支持向量机 基于机器 控制提供 路面信息 汽车车灯 汽车智能 收集数据 特征提取 测试集 车前灯 车尾灯 多模块 前照灯 训练集 街灯 亮斑 整合 炫目 路况 摄像机 交通事故 数据库 视频 视觉 验证 参考 监测 概率 学习 图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前照灯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汽车智能前照明技术领域,通过多模块同时监测和收集数据,摄像机获取路面信息,然后通过对视频中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较理想的图片,再根据夜间车辆的特点,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出车前灯、车尾灯、街灯以及其他亮斑的特征向量,将提取出的特征向量导入到支持向量机里面,通过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集与测试集的训练与验证,实现汽车车灯根据实时路面情况自动调节远近光灯角度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同时收集和整合数据以充实数据库,为远近光灯自动调节控制提供参考,有效避免因为各种情况造成的炫目影响,从而降低交通事故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智能前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前照灯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及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了巨大的交通问题,也由此引发了大量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安全与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而其中一部分交通事故是由光线问题所造成的,驾驶安全性问题越来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各种各样的主动安全设备也随之产生。汽车前照灯的主要作用是照明路面,使驾驶员能看清前方的路面情况,以及防止造成迎面而来的行人或机动车驾驶员眩光,头晕等不适。如果前照灯远光照射出去的发光强度不够或过低,将使得其照射距离不够远,导致驾驶员不能看清前方的路面情况;若前照灯的光轴方向有偏差以及近光灯的发光强度过高,发生会车时,对方驾驶员就会眩目,引起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由此可知,汽车大灯的发光强度以及其光束照射方为角对机动车的安全行驶有非常大的影响。
伴随着汽车设备的日益精密以及道路条件的不断完善,汽车的车速也有很大的提升,为了与车速的变化相匹配,车灯的亮度和照明距离也不断提高。这虽然能很好的改善驾驶员的夜间行车环境,但也会在会车时,给对面车的驾驶员带来很大的眩目危害,也会因此而造成很多的交通事故。在夜间汽车会车时,如果两车都开着远光灯,则两方的驾驶员会因为强烈的炫目刺激而看不清路面的情况,这样将会对人们生命及财产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驾驶员并不是故意违章使用车灯,只是对行车中的细节偶尔的疏忽,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目前,车灯的违章使用已被列为交通意外事故的重大危险之一。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上述驾驶员违反使用车灯的缺陷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前照灯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实现适应不同光照、不同路段环境下夜间行车远近光灯的智能切换。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前照灯自适应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检测模块、A/D转换模块、第一光照检测模块、第二光照检测模块、信号调理电路、CAN总线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高精度地图数据库、无线通信模块、智能手机、云端服务器、车联网系统、摄像模块、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器、语音提示模块、定位模块、远近光灯调节装置、主控制器;
传感器检测模块经过A/D转换模块与信号调理电路相连,第一光照检测模块、第二光照检测模块分别与信号调理电路相连,信号调理电路通过CAN总线与主控制器相连,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经过A/D转换、调理后传递给主控制器;
液晶显示器、高精度地图数据库、CAN总线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远近光灯调节装置、语音提示模块、定位模块为主控制器的外围电路分别与主控制器相连,主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智能手机进行无线通信,主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车联网系统与云端服务器相连并进行通信;
摄像模块与图像采集卡相连,图像采集卡与图像处理器相连,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经过图像采集卡传输给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图像处理器与主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进行无线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学院,未经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77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