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测量并构建IPv6网络拓扑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39619.4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7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鸣;朱正一;王占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址集合 更新地址 有效测量 构建 拓扑 集合 测量数据集 因特网拓扑 存活检测 方法测量 网络拓扑 鲁棒性 稀疏 过滤 测量 开放 | ||
本发明针对IPv6网络存在的因种子地址数量稀疏而导致无法用Traceroute工具测量网络拓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测量并构建IPv6网络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从开放的因特网拓扑测量数据集过滤出初始种子地址集合,再将初始种子地址集合扩展为更新地址集合,然后对更新地址集合进行存活检测得到活跃地址集合,接下来再对活跃地址集合采用Traceroute方法测量并构建目标IPv6网络的拓扑。该方法具有能有效测量IPv6网络拓扑且鲁棒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通信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有效测量并构建IPv6网络拓扑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人类社会对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的需求,一种具有128比特长度地址的IPv6协议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众所周知,网络拓扑结构是许多网络技术如网络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的基础,而各个网络服务运营商出于商业竞争、技术水平和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自己的网络拓扑通常秘而不宣,通常要通过网络测量的方法来分析判断,推测构建某个网络的拓扑。因此,通过测量手段构建IPv6网络的拓扑非常必要,同时由于IPv6网络具有比IPv4网络大得多的地址空间,测量IPv6网络拓扑面临更多的技术困难。
由于目前进行网络拓扑测量通常仍采用Traceroute工具,而应用该工具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被测量网络中的种子地址。所谓种子地址是指作为测量目的地的IP地址。因此,如何获取具有一定数量的活跃种子地址集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获取种子地址集合主要包括以下5种方式:在相关地址空间中进行全方位的蛮力扫描;收集典型的活跃服务器如Web服务器、邮箱服务器、DNS服务器等的IP地址;分析过滤RouteView数据集,收集相关的BGP路由器的地址前缀;采用抽样方法对IP地址空间进行探测取样;分析处理开放的因特网拓扑测量数据集。分析与实践表明,在IPv6庞大的地址空间的条件下,由于测量组织(如CAIDA)采用多种方法持续地改进它的探测网络拓扑的质量,此外测量到的地址通常是活跃的IPv6地址,因此通过分析处理开放的因特网拓扑测量数据集的方法,能够获取到具有一定数量的活跃种子地址集合。基于该方法,本专利提出了一套方法,能够有效地测量构建被测IPv6网络的拓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针对IPv6网络地址空间巨大但活跃地址较少的现状,无法使用网络测量工具Traceroute测量IPv6网络拓扑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种子地址稀少的情况下进行IPv6网络拓扑测量的有效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针对当前IPv6网络普遍存在因种子地址稀少而无法进行网络拓扑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测量IPv6网络拓扑的有效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有效测量IPv6网络拓扑的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
A.采用如图1所示的基本工作流程,其中包括:1)从CAIDA宏观拓扑数据集Dataset中,利用初始种子地址集合生成方法获取初始种子地址集合S;2)从S中,利用种子地址生成方法,生成更新地址集合S’;3)从S’中,利用存活检测方法,得到活跃地址集合S”;4)从S”中,利用Traceroute工具测量的方法,得到路径序列集合S”’;5)分析S”’,利用目标网络拓扑构建方法,得到被测量IPv6网络拓扑。
2、根据1,一种初始种子地址集合生成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
A.一种初始种子地址集合生成方法。该方法将CAIDA宏观拓扑数据集Dataset中的IP地址,与目标网络的地址规则集RB(RB中的元素形式为(netIP,value),其中netIP为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value为网络前缀的长度)。进行目标网络的地址区间比对,得到的目标网络中的种子地址,以此构建种子地址集合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96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