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立堵流条件下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网格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0218.0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8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军;李俊;房迪;田文喜;秋穗正;苏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21C1/0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立 条件下 快中子 反应堆 燃料 组件 网格 模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堵流条件下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网格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真实设计参数建立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建立未堵流的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流体域模型;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对未堵流的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流体域模型进行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划分;根据计算需要对堵流位置进行网格标记操作并在冷却剂流动方向上添加一个比其它两个方向大三个数量级的阻力源项;本发明可灵活调节堵塞区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避免了重复性的几何建模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建立堵流条件下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网格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核电大规模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遇到了铀资源匮乏和长寿命放射性废物影响环境等问题,而快中子反应堆为解决此问题的现实可行的技术途径。以钠冷快堆为代表的快中子反应堆在2002年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上被公布为第六种第四代先进反应堆之一,是目前运行经验最丰富、技术最成熟、短期内最有应用前景且研发进程较快的堆型。快中子反应堆因其在多方面的突出优点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些优势包括:增殖核燃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使用经过处理后的乏燃料,将可裂变核素铀-238转变为易裂变核素钚-239,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然界核燃料的有效利用率;嬗变反应堆运行中积累的大量长寿命锕系元素,解决核废料的处置问题;固有安全性好,快中子反应堆冷却剂沸点很高,在失流事故和超功率事故中,出现冷却剂沸腾的可能性很小且系统工作在低压状态,不易发生结构的脆性断裂和损坏;能够实现闭式燃料循环,满足核不扩散要求。
快中子反应堆堆芯体积释热率非常高,深燃耗、高温以及大量快中子的强烈轰击使其与燃料棒相关的热工水力问题相较于热中子反应堆复杂得多。目前,获得快中子反应堆组件内冷却剂的热工水力学特性的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子通道分析方法和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快中子反应堆的燃料组件由于复杂结构的引入,例如绕丝及定位格架等,造成其热工水力特性具有极强的三维特性。数量众多的燃料棒之间的流道内温度场呈现极不均匀的分布,综合考虑经济性和计算精度等因素,对其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非常有必要。但复杂的几何结构特征为三维分析方法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棒束内流道的特征尺度跨越多个数量级,对其进行三维几何和网格建模为模拟的难度和关键。更为重要的是,燃料棒和绕丝表面在二维和三维方向上分别呈点接触和线接触,相切和螺旋结构为网格生成带来了挑战。
由于腐蚀效应,以及液态金属凝固等现象,在快中子反应堆的组件三维数值模拟中,发生子通道堵流时的冷却剂热工水力特性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之一。然而,利用传统的网格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堵流工况下需要划分多套计算网格,工作繁琐且重复,经济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立堵流条件下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网格模型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不改变原几何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网格标记的方法实现不同堵流工况的网格模型建立。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立堵流条件下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网格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几何模型建立软件solidworks依据真实的设计创建未堵流条件下的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此三维几何模型中包括燃料棒三维几何模型、燃料棒间的绕丝几何模型以及燃料组件盒壁的三维几何模型;
步骤2: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solidworks中建立一个与步骤1中所得到的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的外轮廓完全相同的实心几何体;运用该实心几何体与在步骤1中得到的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三维几何模型,使用几何模型建立软件solidworks的抽流体域功能得到未堵流的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流体域模型;
步骤3:运用网格划分软件对步骤2中得到的未堵流的快中子反应堆燃料组件的流体域模型进行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划分,具体分为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0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