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档换挡执行机构的耐久试验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1944.4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2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任钢;石贺文;冯顺康;李占江;孙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越博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25 | 分类号: | G01M13/025;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11363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位块 限位块 换挡执行机构 压力调节装置 自动变速箱 台架底板 弹簧 两档 耐久试验系统 施加 对称设置 固定支架 试验成本 真实模拟 换挡 预紧力 拨叉 自锁 传导 节约 试验 移动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两档换挡执行机构的耐久试验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台架底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台架底板上的支座,待测换挡执行机构安装在支座上。支座左右两端内侧设置有两个挡位块,档指位于两个挡位块之间。支座左右两端向外依次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弹簧、第二限位块、固定支架以及压力调节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向第二限位块施加不同的压力,该压力在弹簧以及第一限位块的传导下,施加至挡位块上,使挡位块模拟自动变速箱中拨叉的工作状态。档指在移动至任一个挡位块的位置时,将受到来自挡位块的压力,真实模拟档指在自动变速箱内换挡时所受到的自锁预紧力,无需依托整个两档ATM才能进行试验,有效节约试验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档换挡执行机构的耐久试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箱(Auto Transmission,ATM)是一种能够根据汽车车速和发动机转速,自动进行换挡操纵的变速装置,换挡执行机构是ATM进行自动换挡操作时的具体执行装置。目前电动汽车普遍采用两档ATM,即内置两个挡位点的ATM实现自动换挡。两档ATM的换挡执行机构通常包括换挡电机、换挡组件以及档指,在换挡时,换挡电机进行正反转,换挡组件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之后,通过档指带动卡接在两档ATM内部的拨叉,使拨叉移动到目标挡位点,实现换挡。
为了保证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换挡执行机构能够可靠的执行换挡操作,通常需要在其投入运行前进行耐久试验。目前在对换挡执行机构进行耐久试验时,一般需要依托整个两档ATM才能进行,具体操作时,将整个两档ATM安装在试验台架上,然后针对换挡执行机构的换挡性能进行耐久试验,试验结束后,试验所用的两档ATM将报废无法使用。
两档ATM除了换挡执行机构,还包括传动控制单元、控制对象(变速器、离合器和发动机等)以及传感器等其他部件,因此,在利用上述方法对换挡执行机构进行耐久试验时,由于需要以报废整个两档ATM为代价,导致试验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对两档换挡执行机构进行耐久试验时,需要以报废整个两档ATM为代价,从而导致试验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两档换挡执行机构的耐久试验系统及方法。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两档换挡执行机构的耐久试验系统,包括:台架底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台架底板上的支座,所述支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待测换挡执行机构的固定孔;
所述支座左右两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挡位块,在所述待测换挡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支座上时,所述待测换挡执行机构的档指位于两个所述挡位块之间;
所述支座左右两端向外依次对称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弹簧、第二限位块、固定支架以及压力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台架底板上,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支座之间通过导向杆固定连接;
所述支座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穿孔,导柱通过所述穿孔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挡位块;
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皆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固定有弹簧;
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外侧,并通过调节杆连接至所述第二限位块;
所述压力调节装置用于通过所述调节杆向所述第二限位块施加不同的压力,所述压力在所述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块以及所述导柱的传导下,施加至所述挡位块上,使得所述挡位块能够模拟自动变速箱中拨叉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所述支座的左右两端为支座板,上下两端为支座架,所述支座板高于所述支座架;
所述支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孔,所述支座板的侧面开设有所述穿孔。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越博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越博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1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