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2604.3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7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相宏宇;谢秋宏;王彦博;宁可;张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恩泽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61K35/745;A61K35/747;A61K35/742;A61P1/04;A61P1/00;C12R1/01;C12R1/225;C12R1/145;C12R1/07 |
代理公司: | 安徽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张芳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防 溃疡性 结肠炎 复合 益生菌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所述复合益生菌由长双歧杆菌CICC6197、罗伊氏乳杆菌RAM0101、丁酸梭菌RAM0216和凝结芽孢杆菌RAM1202构成。所述罗伊氏乳杆菌RAM010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853;所述丁酸梭菌RAM0216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854;所述凝结芽孢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852;本发明益生菌组合不仅具有良好抗炎的作用,而且能够修复溃疡性结肠炎造成的粘膜损伤,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
背景技术
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特发性、慢性、反复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其特点为腹痛、腹泻和便血。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包括饮食习惯)、肠道稳态和免疫调节等因素。由于炎症性肠病精确的病因仍然未知,所以近年来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使用非特异性药物进行缓解性治疗,例如皮质类固醇、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然而,现有的很多治疗策略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甚至伴随一些高风险副作用或并发症。另外,这些治疗策略如何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很少被了解。考虑到肠道微生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关键作用,所以以肠道微生物为治疗靶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恢复肠道菌群失衡来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益生菌通常是定植于动物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发挥功能的机制包括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对共生细菌和病原菌发挥直接干预作用而阻止机体感染、对肠道稳态的修复以及致病性毒素的降解。益生菌在人和动物肠道内,通过栖生、偏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进而发挥促进食物有益代谢、提高免疫力、防止代谢性疾病等作用。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UC患者和实验性结肠炎动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有益细菌(如乳酸杆菌,梭菌簇IV和XIVa和双歧杆菌)减少,而促炎细菌(如大肠杆菌,梭杆菌和Ruminococcus gnavus)增加。曾有研究者尝试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靶向药物,益生菌或饮食来重建肠道微生物组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缓解肠道炎症和损伤。也有人采用益生菌和中药提取物的复合物来治疗UC。采用广谱的抗炎药物或补充益生菌对治疗是否有益,特别是在环境和饮食缺乏安全管理的现在,如何有效地预防UC,防止病从口入,是当今最受关注的课题。“物极必反”是治病和防病过程中的大忌。肠道益生菌是有益的,但是,需要合理且科学地使用才会产生有益效果。如何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益生菌是开发益生菌产品的关键。
作为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和特异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时,益生菌菌株之间的功能特异和互补是开发复合益生菌剂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可以有效的预防溃疡性结肠炎。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所述复合益生菌包括长双歧杆菌CICC6197(Bifidobacterium longum CICC6197)、罗伊氏乳杆菌RAM0101(Lactobacillusreuteri RAM0101)、丁酸梭菌RAM0216(Clostridium butyricum RAM0216)和凝结芽孢杆菌RAM1202(Bacillus coagulans RAM1202)。
上述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中,所述长双歧杆菌CICC6197、罗伊氏乳杆菌RAM0101、丁酸梭菌RAM0216和凝结芽孢杆菌RAM1202的菌体数量比为1: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恩泽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吉林恩泽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2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