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CD19和干扰素增效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2885.2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64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高;杨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佰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62 | 分类号: | C12N15/62;C12N15/867;C12N7/01;C12N5/10;C07K19/00;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何俊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cd19 干扰素 增效 嵌合 抗原 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嵌合抗原受体领域,公开了一种靶向CD19和干扰素增效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核苷酸序列,选自:(1):含有依次连接的抗CD19单链抗体的编码序列、人CD8铰链跨膜区的编码序列、人4‑1BB胞内区的编码序列、人CD3ζ胞内区的编码序列、人P2A肽的编码序列、EGFRt基因的编码序列、人P2A肽的编码序列和人IFN全长序列;和(2):(1)中多核苷酸序列的互补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关的融合蛋白、核酸构建物、逆转录病毒和基因修饰的T细胞,以及上述物质在制备治疗CD19介导的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合抗原受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含CD19-CAR并且分泌干扰素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是近年来免疫医学的重大突破之一。CAR-T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肿瘤患者自身的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化改造,使T细胞表达CAR基因,转变为可特异性攻击肿瘤的CAR-T细胞,再回输到患者体内消融肿瘤。CAR-T技术最早在1993年由以色列科学家Eshhar Zelig设计并报道,并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在抗原存在情况下,T细胞需要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接受三种信号才能完全激活,并且正常的增殖和分化。这三种信号分别是:第一信号,抗原结合的T细胞受体(TCR),和CD3胞内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转导信号(CD3ζ);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包括CD28、CD137、CD134等表面受体;第三信号,细胞因子,例如I型干扰素、白介素12(IL-12)等。CAR-T设计考虑到了T细胞激活的免疫学特性,CAR的结构包含胞外结合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区。通常胞外区包含能够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scFv,跨膜区采用CD8、CD28 等分子的跨膜区,胞内信号区采用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 (ITAM) CD3ζ及共刺激信号分子 CD28、CD137、CD134 等的胞内信号区。目前市场主流的CAR设计为第二代CAR,即在CAR的胞内信号区提供T细胞激活所必须的第一信号(ITAM结构域)和第二信号(B7/CD28或 4-1BB/CD137胞内结构域),能够引起T淋巴细胞的持续增殖,提高T细胞的细胞毒性、增殖活性等。
2010年,首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积极效果。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组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CAR-T技术治疗B细胞血液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相较传统疗法,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回避。例如,对有些T细胞活性较差的病人,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差,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较低。另外,现有大多数CAR-T普遍表现出体内持续存活能力不足的缺陷,易造成肿瘤复发。而盲目加大CAR-T细胞的使用剂量,容易造成较强的毒副作用,如炎症因子风暴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因此,仍然迫切需要对CAR的设计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CAR-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CAR-T对B细胞淋巴瘤的杀伤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CD19-CAR-EGFRt-IFN序列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本发明在靶向CD19的CAR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在CD19-CAR的C末端增加EGFRt自杀基因片段和基因优化的人全长干扰素(IFN)片段。与仅表达CD19-CAR的CAR-T细胞相比,表达CD19-CAR-EGFRt-IFN的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肿瘤杀伤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佰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佰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2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