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素基蛋白中空双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药物载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3224.1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9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单志华;刘鹏;戴睿;陈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0 | 分类号: | A61K9/50;A61K9/52;A61K47/38;A61K47/42 |
代理公司: | 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流喷雾干燥 双组份 微胶囊 中空 双壳 制备 制备技术领域 纤维素 蛋白多肽 干燥状态 缓释材料 进料压力 空气流量 前驱溶液 纤维素基 药物载体 喷雾器 分散剂 含固量 可降解 前驱液 相容性 泵入 含水 控温 内层 吸附 造粒 胶囊 无毒 蛋白 | ||
本发明属于两亲的吸附或缓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纤维素基蛋白中空双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药物载体;将双组份制备具有相容性较好的前驱液,然后采用逆流喷雾干燥;将含固量为20%~30%的双组份前驱溶液控温在45~55℃,泵入喷雾器进料压力泵,采用逆流喷雾干燥进行造粒,进料速率为250~300L/h,入口温度为150~200℃,空气流量为3500~5500m3/h,制得的直径为70~100μm的中空双壳微胶囊,胶囊含水分量为8%~10%。内层由纤维素构成,外层由蛋白多肽构成。本发明分散在不同分散剂中能够保持结构完整;在干燥状态下有良好的流动性及机械强度;比表面积较大;产品无毒,且可降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两亲的吸附或缓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素基蛋白中空双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药物载体。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纤维素衍生物含有羟基、羰基及羧基基团,既可以和一些对pH敏感、易氧化的活性物质键合,也可以包埋一些无相互作用的活性物质,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害,能够减少药物对肠胃等消化器官的刺激作用,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材料。纤维素基微胶囊,可以降低药物对环境反应的敏感性,通过溶剂的渗透和聚合物的溶解,实现药剂的缓释。纳米颗粒是制备体积超小的纳米粒子,可以穿过组织间隙(包括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到达指定部位,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这种方法通过纤维素衍生物与药物键合,提高药物的水溶性,并且可以降低毒副作用。而纤维素衍生物制备胶束,可以通过亲疏水作用自组装为核-壳结构,其中疏水性内核可以作为多种疏水性药物分子的容器,而亲水性外壳可以对药物起到保护作用。
与单独纤维素衍生物不同的是,本发明采用蛋白与纤维素形成双组份基复合物。单纯的纤维素衍生物微粒作为载体的功能是一种通过表面吸附获得。而本发明的双组份为中空双壳微球。微球的内腔具有亲脂性,外壳具有亲水性。外壳可以作为极性水溶液的稳定组分或易被蛋白吸附的极性物质载体,内腔可以作为亲脂物质的载体。本发明的双壳微量可以吸附在水溶液中疏水物质并利用外壳亲水性保证内腔物质能够稳定在水溶液及极性环境中。
本发明的双壳微球制备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适当的前驱体结构,保证双组份结合,在干燥过程中不分离并各自组装壳层。
2)良好的喷雾干燥,保证双组份表面的水分子离去的速度,使双组份各自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纤维素基蛋白中空双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药物载体。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纤维素基蛋白中空双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纤维素基蛋白中空双壳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将双组份制备具有相容性较好的前驱液,然后采用逆流喷雾干燥;将含固量为20%~30%的双组份前驱溶液控温在45~55℃,泵入喷雾器进料压力泵,采用逆流喷雾干燥进行造粒,进料速率为250~300L/h,入口温度为150~200℃,空气流量为3500~5500m3/h,制得的直径为70~100μm的中空双壳微胶囊,胶囊含水分量为8%~10%。
进一步,所述双组份前驱溶液制备方法包括:将100份羧甲基纤维素,5~10份氯化钠,300份水,搅拌并加热至80~90℃,逐滴加入30~50份20%明胶溶液,保持温度在80~90℃,搅拌30~40min混合均匀为透明溶液,降温至45~50℃,加入盐酸调制混合溶液pH为5.5~6.5,将混合溶液置于电解槽内,调节电流密度为4~6mA/cm2,保持温度在45~50℃,搅拌电解至混合液出现微黄色乳浊液后,得到获得含固量为20%~30%的双组份前驱溶液,降温备用。
进一步,所述电解槽为无隔膜的并以石墨为阴阳电极。
进一步,所述酸液为20%盐酸或10%硫酸。
进一步,所述明胶相对分子质量为6~8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2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