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3573.3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2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浮油 隔油 管道输送 出水管 调节池 集油管 刮油 进水 油池 连通 水池 贮存 平流式隔油池 沉淀处理 废水存储 后续处理 水量均衡 沉砂池 刮油板 进水管 进水孔 排渣管 配水槽 上表面 贮存池 沉砂 分级 排渣 存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沉砂池进行沉淀处理;对沉砂处理后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调节池中进行水量均衡调节的目的;调节池中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进行贮存池进行贮存,便于下一步进行的隔油操作;通过静置贮存的可浮油废水通过进水管缓慢进入平流式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可浮油废水进入配水槽通过进水孔匀速缓慢进水,在进水间通过排渣管进行排渣,在其上表面通过刮油机上的刮油板进行匀速刮油进入集油管,底部的废水进入出水管;集油管与油池连通,收集的油存储在油池中;出水管与水池连通,收集的废水存储在水池中,便于后续处理使用。本发明能够快速对废水进行隔油处理,且分级明确,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隔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油类物质的废水,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所含油类物质的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油量约为150~1000mg/L,焦化厂废水中焦油含量为500~800mg/L,油类物质在废水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①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粒径大于100µ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的60~80%;②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较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③小部分油品呈溶解状态,溶解度约为5~15mg/L。含油废水常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
油类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浮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等三类;浮油是指含油废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会缓慢自动浮上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的油类物质。浮油是含油废水中油类物质的主要成分,以炼油厂废水为例,浮油可占含油量的60%~80%左右。浮油的油滴粒径较大,一般在lOµm以上。浮油易浮于水面,是含油废水的主要油组分;油珠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µm,易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乳化油是指含油废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以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必须先经过破乳处理转化为浮油然后才能加以分离的油类物质。这种状态的油类物质由于油滴表面有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了油滴合并,因此一般不能用静沉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乳化油的油珠粒径较小,一般在0.1~2µm之间。溶解油是指废水中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只能通过化学或生化方法才能将其分解去除的油类物质。溶解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每升只有几毫克。溶解油的油珠粒径比乳化油还小,有的可小到几纳米,是溶于水的油微粒。
现有针对上述三种油一般会有相应的隔油处理,但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明确逐级细分,导致隔油处理效果不佳,从而导致下述情况出现:1)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不能渗入土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2)排入水体后会使水生生物因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而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具备的能够分级针对性隔油处理,达到高效率作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隔油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油的状态分有: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和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
S2: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沉砂池进行沉淀处理,再进行沉砂处理过程中底部的砂石排放;
S3:对沉砂处理后的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调节池中进行水量均衡调节的目的;
S4:调节池中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进行贮存池进行贮存,便于下一步进行的隔油操作;
S5:通过静置贮存的可浮油废水通过进水管缓慢进入平流式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可浮油废水进入配水槽通过进水孔匀速缓慢进水,在进水间通过排渣管进行排渣,在其上表面通过刮油机上的刮油板进行匀速刮油进入集油管,底部的废水进入出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星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极箔废液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业机械自动化器械清洗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