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生产的中和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3648.8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7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冯侃;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市助剂化工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48 | 分类号: | C07C67/48;C07C69/8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创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8 | 代理人: | 陈雅洁 |
地址: | 212364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和工艺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二次中和 静置分层 酸度 中和 综合经济效益 加碱中和 碱液配制 连续处理 使用方式 酸度检测 有效控制 中和反应 传统的 水排放 投碱量 出料 废碱 碱液 接料 化验 生产 灵活 配置 检验 优化 保证 投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生产的中和工艺,包括碱液配制、接料、加碱中和、静置分层、化验酸度、废碱水排放、二次中和、出料等步骤。相对于传统的中和工艺,本发明中和工艺在中和前配置好碱液,并升到一定温度保证中和反应的速率,缩短处理时间;并通过多次酸度检验,确定中和用碱的量,有效控制了投碱量,不至于形成碱的浪费;且通过静置分层后酸度检测,二次中和,进一步优化了中和工艺。另外,本发明设备投资费用低,所需空间小,可连续处理,使用方式灵活,大大提升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生产的中和工艺。
技术背景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又名邻酞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phthalicacid diisobutyl ester,简称DIBP)。其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不易挥发,略有芳香气味。可燃,有毒,分子式为C16H22O4。生产中的合成方法为采用苯酐和异丁醇在硫酸催化下,进行常压液相酯化反应,首先生成邻苯二甲酸单异丁酯,然后继续酯化,生成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在此过程中反应物需经中和、蒸馏、醇回收、脱色、压滤等步骤方可获得成品。中和是利用碱性溶液中和掉反应物中多余的酸,以获得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其不仅可以提高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成品率,还能保证后期排放的废水的安全性。因此,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生产过程中,中和工艺很重要。碱液的配制,碱液的加入量,中和发反应的温度时间等,都影响中和结果。传统的中和工艺在酯化反应结束后一次性向反应液中投碱,如果控制不到位,则会造成反应中和不彻底,或者碱量过剩,形成浪费。因此,需要对中和工艺进行优化,已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中和工艺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生产的中和工艺,该工艺具有处理时间短、方式灵活、回收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充分等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生产的中和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S1:碱液配制:于配碱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蒸汽阀门升温,同时加入备好的纯碱,纯碱的具体投料量根据酯化取样的酸值决定,配制好的碱液再次升温备用;
S2:接料:酯化反应结束后,取样化验,合格后,将反应物料输送到中和釜,待中和釜进料达到一定液位后,开启搅拌;
S3:加碱中和:将步骤S1中配制好的碱液通过碱液泵引入到中和釜内,同时搅拌,进行中和反应;其间控制中和反应的温度和反应时间;
S4:静置分层:待中和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使釜内物料静置沉降一段时间,从而使中和釜内的物料分层;
S5:化验酸度:取步骤S4中分层的物料进行酸度检验,酸度值合格则直接进入步骤S6,酸度值不合格则进入步骤S7;
S6:废碱水排放:经步骤S5中酸度化验合格时,将步骤S4中静置分层出的最底层及中间层的液体排尽,并剩余最上层的物料送入下游工艺;
S7:二次中和:酸度化验不合格时,将步骤S4中静置分层出的最底层液体排出,然后重复步骤S3再次加碱中和,所述加碱量根据步骤S5中酸度化验结果而定,然后重复步骤S5和步骤S6;
S8:出料:酸度化验合格后,将经中和得到的最上层物料输送到下游的脱醇釜。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S1中,所述备用的碱液温度为75~8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S3中,所述中和反应的温度为70±5℃,反应时间为10~15min。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S4中,所述静置沉降的时间为40~45min。
前述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生产的中和工艺,步骤S5中,所述酸度值≤0.05%即为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市助剂化工厂有限公司,未经丹阳市助剂化工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6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