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次生阔叶林土壤涵水能力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3956.0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0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朱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51250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沈成金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种多样性 结构调控 密度调控 针叶树种 持水量 补植 落物 土壤物理性质 最大持水量 地表径流 技术应用 区域配置 水源涵养 孔隙度 土壤层 土壤 容重 林地 高山 恢复 管理 | ||
1.一种提升次生阔叶林土壤涵水能力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低效次生阔叶林类型划分;
S2.补植针叶树种选择与区域配置;
S3.针叶树种补植与密度调控;
S4.林分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次生阔叶林土壤涵水能力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1中低效次生阔叶林类型划分方法为:根据次生阔叶林林分郁闭度、针叶树种更新状况、土壤涵水能力指标,将低效次生阔叶林类型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
(1)轻度低效型次生阔叶林:林分郁闭度大于0.8,林下灌木盖度高于50%,地被物层盖度高于50%;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较好;林分针叶树种幼苗幼树个体数量占比10%~20%;
(2)中度低效型次生阔叶林:林分郁闭度在0.5~0.8之间,林下灌木盖度30%~50%,地被物层盖度30%~50%;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居中;林分针叶树种幼苗幼树个体数量占比5%~10%;
(3)重度低效型次生阔叶林:林分郁闭度小于0.5,林下灌木盖度低于30%,地被物层盖度低于30%;土壤理化性质较差,水源涵养功能低下;林分针叶树种幼苗幼树个体数量占比小于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次生阔叶林土壤涵水能力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2补植针叶树种选择与区域配置方法为:根据川西亚高山次生阔叶林分布地立地条件,结合区域顶级群落暗针叶林优势种构成,选择节水、根系发达、耐干旱贫瘠等抗逆性强、耐阴的云冷杉针叶树种,冷杉属包括岷江冷杉、鳞皮冷杉、黄果冷杉、急尖长苞冷杉、峨眉冷杉;云杉属主要包括川西云杉、粗枝云杉、紫果云杉、麦吊云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次生阔叶林土壤涵水能力的林分结构调控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植针叶树种区域配置具体为:岷江上游亚高山地带选择岷江冷杉、黄果冷杉、粗枝云杉、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树种,大渡河中上游亚高山地带选择峨眉冷杉、黄果冷杉、川西云杉、麦吊云杉针叶树种;金沙江和雅砻江中上游亚高山地带选择急尖长苞冷杉、鳞皮冷杉、黄果冷杉、川西云杉树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39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