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4233.2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7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伍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谭映华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席编 针织物 编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通过在常规与放大线圈横列上,织针始终进行通常的纵向编织,在各交叉、重叠横列上,向右交叉组的线圈始终向右移动,而向左交叉组的线圈始终向左移动,因此形成了多组自左下向右上倾斜的线圈纵行及自右下向左上倾斜的线圈纵行,在各交叉、重叠横列上完成绞花编织,使织物具有倾斜状仿席编的花纹,比如通过移圈顺序的不同,使织物具有一上一下或二上二下倾斜状仿席编的花纹等;且本发明通过放圈处理,将挂圈上的纱线转化到前针床的线圈中,使线圈变大,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后续移圈编织的难度,又能使编织出的织物外观平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横机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领域,尤其是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绞花编织是横机编织中较受欢迎的花型编织之一,通常让两组线圈纵行(单个线圈纵行含1~3个线圈)在不同的编织横列上相互交叉、重叠,使织物产生具有扭绳状外观的花纹,也可以让三组或四组线圈纵行在不同的编织横列上,两两线圈纵行之间相互交叉、重叠,使织物产生具有辫子状外观的花纹。
线圈纵行相互之间的交叉、重叠实际上是有条件的,若线圈纵行内的线圈为1个或2时,编织过程容易且织物外观平整,若线圈纵行内的线圈为3个或以上时,编织时可能会产生断线,同时编织出的针织物也可能出现不平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针织物呈现出席编的外观,并解决现有编织时产生断线、不平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使用前、后一对针床或多针床的横机,在前后针床上,线圈可自由地前后移动;本发明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通过将花型宽度所在线圈横列分为向右交叉组与向左交叉组,在常规与放大线圈横列上,织针始终进行通常的纵向编织,在各交叉、重叠横列上,向右交叉组的线圈始终向右移动,而向左交叉组的线圈始终向左移动,当完成一个交叉、重叠横列的编织时,编织工序如下:
工序α:对一方针床上的织针进行n(n为1、2或3)个编织横列的常规线圈编织;
工序β:对一方针床上的织针进行线圈编织,同时对另一方针床上的织针进行挂圈编织,然后再对另一方针床上的织针进行放圈处理;
工序γ:将一方针床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
工序δ:使线圈组相互交叉、重叠后,处于织物正面的线圈组移圈到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
工序ζ:使线圈组相互交叉、重叠后,处于织物背面的线圈组移圈到一方针床对应的织针上。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不同于用两组线圈纵行的绞花编织,使织物具有绳状外观的花纹,也不同于用三组或四组线圈纵行的绞花编织,使织物具有辫子状外观的花纹,本发明的编织方法,通过在常规与放大线圈横列上,织针始终进行通常的纵向编织,在各交叉、重叠横列上,向右交叉组的线圈始终向右移动,而向左交叉组的线圈始终向左移动,因此形成了多组自左下向右上倾斜的线圈纵行及自右下向左上倾斜的线圈纵行,在各交叉、重叠横列上完成绞花编织,使织物具有倾斜状仿席编的花纹,比如通过移圈顺序的不同,使织物具有一上一下或二上二下倾斜状仿席编的花纹等。
(2)在通常的绞花编织中,当线圈纵行内的线圈为3个或以上时,可能会产生断线。且编织出的织物会出现不平整,本发明的编织方法,通过工序β,被称为放圈处理,将挂圈上的纱线转化到前针床的线圈中,使线圈变大,这样既有利于减少后续移圈编织的难度,又能使编织出的织物外观平整。
附图说明
图1实施方式一一上一下倾斜状仿席编实物效果图。
图2与实物图1相对应、一上一下倾斜状仿席编结构的概略图。
图3与图2相对应的移圈、交叉重叠后线圈组所处位置示意图。
图4实施方式一的编织工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学院,未经惠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4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扩大孔眼的编织方法
- 下一篇:空气层面料、空气层提花面料及其编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