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箔及金属软包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4234.7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3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明;辛民昌;吴超;辛程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九环新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3;H01M10/6572;H01M10/653;H01M50/247;H01M50/231 |
代理公司: | 重庆航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7 | 代理人: | 胡小龙 |
地址: | 2661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热 转化 电能 降温 金属 薄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箔,包括金属箔层;所述金属箔层的至少一侧侧面上设有与其材质不同的复合金属层;或,所述金属箔层的至少一侧侧面上设有采用热敏材料制成的热敏降温层;或,所述金属箔层的一侧侧面上设有与其材质不同的复合金属层,另一侧侧面上设有采用热敏材料制成的热敏降温层;所述金属箔层与所述复合金属层之间构成用于吸收热能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热电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软包薄膜,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至少一侧侧面上复合有薄膜,所述金属层采用如上所述的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箔,具体的为一种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箔及金属软包薄膜。
背景技术
锂电池发热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经常出现在使用锂电池作为电源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无线家用电器中,由于锂电池在放电时电池内部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导致电池温度升高,使我们用手触摸时会感觉到温度,这在大多数锂电池中属普遍现象。
发热现象对锂电池的危害主要有:
1、电池长时间过度发热会导致内部机件温度升高,影响机件的正常工作;
2、电池长时间发热会使电池本身的热量增加,如果是密封的电池,会使其内部空气剧烈膨胀,导致电池象外突起,严重的会使电池爆炸;
3、电池长期过度发热会加速产品本身的老化进程,缩短其寿命。
现有的一些锂电池采用软包薄膜进行封装,软包薄膜内一般封装有多个叠层锂电池,因而其内部的发热量较大,而现有的软包薄膜的散热性能不佳,增加了采用软包封装的锂电池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箔及金属软包薄膜,能够有效抑制软包电池过度发热,并将电池发热热量转换为可利用的电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箔,包括金属箔层;
所述金属箔层的至少一侧侧面上设有与其材质不同的复合金属层;或,
所述金属箔层的至少一侧侧面上设有采用热敏材料制成的热敏降温层;或,
所述金属箔层的一侧侧面上设有与其材质不同的复合金属层,另一侧侧面上设有采用热敏材料制成的热敏降温层;
所述金属箔层与所述复合金属层之间构成用于吸收热能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热电偶。
进一步,所述金属箔层采用铜箔、铝箔、金箔或银箔制成。
进一步,每一层所述热敏降温层中的热敏材料的热电势方向相同。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软包薄膜,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的至少一侧侧面上复合有薄膜,所述金属层采用如上所述的吸热转化为电能并降温的金属箔。
进一步,所述薄膜包括至少一层塑料层;或,
所述薄膜包括塑料层和采用热敏材料制成的热敏材料层;
所述塑料层的层数为n层,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热敏材料层的层数为1至n+1层;
相邻两层所述热敏材料层以及相邻的所述热敏降温层与所述热敏材料层之间设有至少一层所述塑料层。
进一步,每一层所述热敏材料层中的热敏材料的热电势方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热敏材料采用半导体热敏材料、金属热敏材料、合金热敏材料或金属氧化物热敏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九环新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九环新越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4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级直流系统分布式绝缘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拼接式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