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鲑鳟鱼病毒多重检测的试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4456.9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7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聪;陈雨;孙洁;刘莹;史秀杰;温智清;韦信贤;贾鹏;王津津;刘荭;秦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37;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李小焦;彭家恩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鳟鱼 病毒 多重 检测 试剂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鲑鳟鱼病毒多重检测的试剂及其应用。本申请的试剂包括特异引物组,特异引物组包括第一引物对至第六引物对中的至少一对;第一引物对至第六引物对依序为特异性扩增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核酸、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核酸、传染性鲑鱼贫血症病毒核酸、鲑鱼甲病毒核酸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核酸的引物对;第一引物对至第六引物对的上下游引物依序为Seq ID No.1至Seq ID No.12所示序列。本申请的试剂,能对六种鲑鳟鱼病毒进行多重检测,使用简单、方便,缩短了六种鲑鳟鱼病毒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和质量,对六种鲑鳟鱼病毒的快速检测和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鲑鳟鱼病毒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鲑鳟鱼病毒多重检测的试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鲑鳟鱼类是鲑科(Salmonidae)鱼类的统称,它包括鲑亚科和白鲑亚科所属的所有种类。鲑鳟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享有“水中人参”美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各国推广的优质养殖品种。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养殖鲑鳟鱼,目前,鲑鳟鱼养殖面积达1500余亩,养殖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是中国主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品种之一。
近年来,鲑鳟鱼疫病频频发生,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报道,目前感染鲑鳟鱼类的病毒主要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necrosis virus,IHNV)、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virus,IPNV)、传染性鲑鱼贫血症病毒(Infectious salmon anaemia virus,ISAV)、鲑鱼甲病毒(Salmonid alphavirus,SA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iral haemorrhagicsepticaemia virus,VHS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等。
病毒病传染性强,通常引起器官、组织和细胞损害而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功能不全或损伤,常规模性爆发,死亡率高。感染病毒病也可导致鱼群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加,间接损失巨大。因此,关于鲑鳟鱼相关疫病的监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疫病种类增加,检测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重。
目前,这些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组织电镜、病毒分离、RT-LAMP、ELISA、实时荧光PCR等。其中,病毒分离方法检测结果准确,但是耗时长且对实验条件要求高;普通PCR、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在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但目前只对单一靶标效果良好,对多靶标检测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实际样品往往出现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采用单一靶标的普通PCR或者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病毒进行逐一检测分析,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病毒的快速防治。
因此,亟需研发能够快速、有效的对鲑鳟鱼相关疫病进行筛查检测的方法或手段。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鲑鳟鱼病毒多重检测的试剂及其应用。
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4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