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墙屋面顶导梁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相关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4534.5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4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尤勇敏;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晓霞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墙 屋面 顶导梁 连接 节点 放置 方法 相关 产品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山墙屋面顶导梁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相关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和第二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顶导梁模型为相交的两个山墙屋面顶导梁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的生成线和折板连接节点的规格,确定折板连接节点的生成点;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各自的腹板最大面的夹角确定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弯折角度;根据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生成点和所述弯折角度,生成所述折板连接节点。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连接节点的放置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山墙屋面顶导梁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和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辅助设计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通常,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人们使用自动化设计软件进行建筑物的设计。通常,在针对需要进行连接的两个实体模型时,往往需设计人员观察设计模型,并主观判断实体模型之间需要进行连接的部位,然后通过操作计算机设备,选择连接节点的设置位置生成连接节点。例如,在山墙屋面顶导梁上设置折板连接节点时,首先需要设计人员找出需要连接的山墙屋面顶导梁模型,然后找出需要设置节点的部位,从而完成连接节点的放置。
然而,传统的采用人工放置山墙屋面顶导梁的连接节点的方法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放置效率的山墙屋面顶导梁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墙屋面顶导梁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和第二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其中,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顶导梁模型为相交的两个山墙屋面顶导梁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的生成线和折板连接节点的规格,确定折板连接节点的生成点;
根据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和所述第二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各自的腹板最大面的夹角确定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弯折角度;
根据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生成点和所述弯折角度,生成所述折板连接节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山墙屋面顶导梁的连接节点放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有实体模型的模型属性信息,根据所述模型属性信息,对所述所有实体模型进行筛选,得到多个所述山墙屋面顶导梁模型,并根据所述山墙屋面顶导梁模型之间的相交状态,得到至少一组山墙屋面顶导梁模型对;其中,所述模型属性信息用于表征实体模型的种类和位置;每组所述山墙屋面顶导梁模型对中包括一个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和第二待连接顶导梁模型;
对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执行单位向量获取操作,得到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的第一单位向量;将所述第一单位向量的反向作为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生成点的偏移方向;将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的生成线的起点,沿所述第一待连接顶导梁模型的生成线方向移动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长度的一半距离,并向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生成点的偏移方向移动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厚度的一半距离,得到所述折板连接节点的生成点;其中,所述单位向量获取操作包括:将U型钢模型的生成线向U型钢模型的腹板最大面上进行投影,将U型钢模型的生成线的起点的投影作为上方点;将U型钢模型的生成线向U型钢模型的腹板最大面相对的腹板面进行投影,将U型钢模型的生成线的起点的投影作为下方点;将所述上方点指向所述下方点的方向作U型钢模型的单位向量的方向,将所述上方点到所述下方点的距离作为U型钢模型的单位向量的单位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45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