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4642.2 | 申请日: | 2019-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4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磊;李泽雄;刘东;潘喜;程仁盛;蒋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11362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石诚<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50001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浆套管 注浆管 闸阀 注浆孔 注浆 注浆装置 上端套 小导管 施工 双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有第一注浆管,第一注浆管上端套有第二注浆套管,第二注浆套管上方第一注浆管上设有第一闸阀,靠近第一闸阀的第二注浆套管上设有第二闸阀,第二注浆套管下方第一注浆管上均匀分布有第一注浆孔;第二闸阀下方的第二注浆套管上均匀分布有第二注浆孔。本发明具有施工速度快,注浆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注浆效果忧,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浆装置及方法,特别是一种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区域面积大,地质水文条件复杂多变,交通行业日渐成熟,所建隧道业已不断增加,隧道施工方法从传统的矿山法、隧道掘进机法经过人们的不断创新、发展;根据地层情况的变化,逐渐衍生了许多的新工法、新工艺,目前国内沿用最多的方法为:新奥法和浅埋暗挖法,随着隧道开挖的多样化,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多,特别在云贵川境内,地层岩性多存在泥岩、粉砂岩等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隧道预支(超前注浆)如何能达到设计要求,就成为了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目前关于隧道在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层内,现有是采用注浆管(13)注浆的方式,如图4所示,注浆管(13)上一端设有闸阀(12),闸阀(12)孔一侧注浆管(13)上均匀分布有注浆孔(14),注浆管(13)另一端为锥形结构(11),先在注浆区域进行依次进行转孔、清孔、插入注浆管、注浆、封孔,但是现有技术中注浆时,当注浆压力过大,浆液容易经注浆管与孔之间倒流而出,所以导致现有技术的注浆压力为0.5-1Mpa,注浆的扩散半径为0.3-0.5m,存在注浆效率低,施工速度慢,注浆效果差,注浆成本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具有施工速度快,注浆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注浆效果忧,成本低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有第一注浆管,第一注浆管上端套有第二注浆套管,第二注浆套管上方第一注浆管上设有第一闸阀,靠近第一闸阀的第二注浆套管上设有第二闸阀,第二注浆套管下方第一注浆管上均匀分布有第一注浆孔;第二闸阀下方的第二注浆套管上均匀分布有第二注浆孔。
前述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中,所述第一注浆管的下端为锥形结构。
前述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中,所述第二注浆套管下端的第一注浆管为自由端,第一注浆孔的注浆区域为第一注浆区域;所述第二闸阀下端的第二注浆套管为固定端,第二注浆孔的注浆区域为第二注浆区域。
所述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A、进行钻孔,角度为10-15°,钻孔长度为双壁小导管的长度,钻孔后清孔;
B、在已成型的孔洞内插入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后,将孔洞外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固定;
C、固定端注浆:注浆机与第二闸阀连接,第二闸阀打开,注浆机将速凝水泥经第二闸阀进入第二注浆套管内,第二注浆套管内的速凝水泥经第二注浆孔注入第二注浆区域内,注浆完毕,且达到初凝时间后;
D、自由端注浆:注浆机与第一闸阀连接,第一闸阀打开,注浆机将水泥经第一闸阀进入第一注浆管内,第一注浆管内的水泥经第一注浆孔注入第一注浆区域内,注浆完毕后;
E、取消对孔洞外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固定,将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从孔洞内取出后,封孔,完成注浆。
前述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中,钻孔采用YT-28风钻,孔与孔之间的间距为5-6m;钻孔后清孔具体是钻孔完毕后采用高压风对孔道进行吹扫,将孔内颗粒、杂质吹出孔外。
前述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的施工方法中,所述步骤中,将孔洞外的双壁小导管注浆装置固定在已立好的型钢上,采用焊接工艺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46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