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肋合龙施工方法及拱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5527.7 | 申请日: | 201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8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张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洪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E01D4/00;E01D101/30;E01D101/40 |
代理公司: | 11463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严诚<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14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件 拱肋 第二连接件 第一连接件 合龙段 分段 焊接 合龙 施工 端面设置 分段设置 拱肋结构 临时支架 桥梁施工 预设位置 重量载荷 轴线传递 第一端 承重 拱脚 吊装 传递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拱肋合龙施工方法及拱肋结构。拱肋合龙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于合龙段第一端端面设置至少三个第一连接件,第二端端面设置至少三个第二连接件;于第一拱肋分段设置第三连接件,于第二拱肋分段第四连接件。吊装合龙段至预设位置,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再焊接。通过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第三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焊接前可以使合龙段的重量载荷沿拱轴线传递至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拱肋分段以及第二拱肋分段。进一步传递至拱脚处,减少下部临时支架的承重,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拱肋合龙施工方法及拱肋结构。
背景技术
在拱肋施工过程中,拱肋合龙段(最后架设的拱肋分段)的吊装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施工时,通过吊机将拱肋合龙段构件送至对应位置,调整好后,在四周利用码板临时固定后,再将部分主焊缝焊接后,吊机即可松钩,完成拱肋合龙段安装。
目前的施工过程中,拱肋合龙段的重量几乎是传递到下方支架上,对临时支架的承载力要求很高;另外还需要将主焊缝部分焊接后,吊机才能脱钩,会延迟实际完成作业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拱肋合龙施工方法。其旨在改善现有的拱肋合龙时下方的临时支架的承载力大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拱肋合龙施工方法,用于将合龙段相对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拱肋分段、第二拱肋分段连接;拱肋合龙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于合龙段第一端端面设置至少三个第一连接件,相对的第二端端面设置至少三个第二连接件;至少三个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端端面相对的两侧;至少三个第二连接件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第二端端面相对的两侧。
于第一拱肋分段的端面设置与第一连接件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件,于第二拱肋分段的端面设置与第二连接件一一对应的第四连接件。
吊装合龙段至预设位置,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使合龙段、第一拱肋分段、以及第二拱肋分段相对固定。
再焊接合龙段、第一拱肋分段以及第二拱肋分段的焊缝。
通过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以及第四连接件的设置,可以缩短合龙段、第一拱肋分段以及第二拱肋分段的连接时间。通过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以及连接第三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焊接前可以使合龙段的重量载荷沿拱轴线传递至位于其两端的第一拱肋分段以及第二拱肋分段。进一步传递至拱脚处,减少下部临时支架的承重,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三个第一连接件中的两个分别位于第一端端面相对的两侧;余下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端端面的上端。
至少三个第二连接件中的两个分别位于第二端端面相对的两侧;余下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二端端面的上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吊装合龙段至预设位置的步骤之后,连接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之间安装第一垫片,连接第一连接件、第一垫片以及第三连接件。
第一垫片可以提高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预紧力,相应地可以增加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的贴合程度,有利于力的传递。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垫片相对的两侧均具有抵持面,两个抵持面分别与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面接触。
面接触可以增加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之间力的连续传递,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增加第一拱肋分段承载的合龙段的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洪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洪铺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5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