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分聚脲涂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6432.7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4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许东华;刘芳;李双双;石彤非;付志磊;潘鸽;杨雪;赵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D175/02 | 分类号: | C09D175/02;C08G18/66;C08G18/48;C08G18/50;C08G18/42;C08G18/32;B05D1/02;B05D3/08;B05D7/02;B05D7/24;B05D7/00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纪志超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脲涂料 汽车保险杠 半预聚物 制备 稀释剂 芳香族异氰酸酯 脂肪族异氰酸酯 端氨基化合物 端氨基扩链剂 端羟基化合物 异氰酸酯指数 保险杠 端氨基聚醚 改性聚丙烯 底漆处理 火焰处理 直接喷涂 体积比 喷涂 色料 测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组分聚脲涂料,包括体积比为1:1的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90wt%~100wt%的半预聚物;0~10wt%的稀释剂;所述半预聚物由芳香族异氰酸酯与端羟基化合物制备而成,或由脂肪族异氰酸酯与端氨基化合物制备而成;所述B组分包括:端氨基聚醚40wt%~75wt%;端氨基扩链剂10wt%~50wt%;助剂0~10wt%;色料0~30wt%;所述双组分聚脲涂料的异氰酸酯指数为1.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双组分聚脲涂料采用特定含量组分,实现较好的相互作用,从而能够在经过火焰处理和/或底漆处理的改性聚丙烯保险杠上直接喷涂,且喷涂得到的涂层能够通过汽车保险杠涂层的所有测试,满足用于汽车保险杠的涂层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涂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双组分聚脲涂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端装有保险杠,其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具有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随着汽车行业追求轻量趋势的形成,目前汽车保险杠主要是由塑料制成的。改性聚丙烯(PP)材料由于其质轻,并且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候性,优异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成型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保险杠领域。通常,汽车保险杠的聚丙烯塑料基体表面自下向上依次为底漆层、色漆层和罩光清漆层。为了提供装饰和保护作用,通常在改性聚丙烯的汽车保险杠上涂覆一层涂料。然而,由于改性聚丙烯的结晶度高、耐溶剂性强、表面极性和表面能低,使得涂膜难以附着,再加上改性聚丙烯塑料的多品种化,因此聚丙烯塑料涂料及其涂装,是涂料行业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以往一直在尝试使用火焰处理等方法使其表面活化来改善粘附性。
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现今汽车涂装发展趋势是低公害、无公害化。水性漆的最大优点是涂层质量可以与传统溶剂型漆相媲美,但VOC排放量却小很多。基于以上优势,现如今国际上开始大力发展水性漆技术,且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塑料保险杠喷涂。如公开号为CN10764137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保险杠专用水漆,包括水性底漆,水性中涂和水性面漆;再如公开号为CN10200231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保险杠纳米分散水性导电底漆。在上述专利技术中采用水性涂料后,虽然降低了涂装过程中的VOC排放,但是由于依然要采用传统的喷涂加低温烘干工艺,且在烘干过程中,由于要控制合适的溶剂挥发的速度以避免漆膜产生缺陷,低温烘干时间达30分钟左右,因此上述专利技术依然存在涂装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
为了简化涂装工艺和降低涂装成本,目前开发底漆/面漆合一的涂料是一个发展趋势。如公开号为CN1064333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聚烯烃材料的底面合一的涂料,直接喷涂一层色漆就可以代替传统底漆加上面漆的涂装工艺。但是,由于使用有机溶剂,上述专利技术存在涂装过程中的VOC排放较高,以及上述底面合一的涂料依然要采用传统的喷涂加低温烘干工艺,涂装施工周期较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6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