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生欧洲李高空压条繁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6506.7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3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耿文娟;陈曦;颉刚刚;欧阳丽婷;赵世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农业大学;耿文娟 |
主分类号: | A01G2/20 | 分类号: | A01G2/20;A01G7/06;A01G17/00;A01G24/28;A01G24/15;A01G2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条 野生欧洲李 生长调节剂 混合基质 繁殖 包扎 高空 透明塑料薄膜 高度距离 生物组织 育苗技术 分叉口 嫁接刀 生根率 珍珠岩 质量比 草炭 成团 粗度 分枝 割口 河沙 基质 手捏 蘸取 涂抹 病虫害 毛笔 规程 繁育 生长 | ||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生物组织培养繁殖的方法,具体涉及野生欧洲李高空压条繁殖的方法,包括第一步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分枝,粗度在1cm~2cm之间,先用嫁接刀进行环割处理,环割高度距离压条分叉口15cm,环割宽度为2cm;第二步用毛笔蘸取生长调节剂对环割口进行涂抹,所属生长调节剂处理为400mg/L IBA;第三步10min后用透明塑料薄膜包裹混合基质对环割处进行包扎,包扎为8cm×10cm×5cm的圆柱体,基质湿度以手捏成团,松之即散为宜,所述混合基质为草炭+珍珠岩+河沙,质量比为1∶1∶1;第四步包裹时间为90d,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欧洲李高空压条繁殖的方法,培养过程生根率高,为野生欧洲李的保护和繁育提供了一种新的保育措施和育苗技术规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组织培养繁殖的方法,具体涉及野生欧洲李高空压条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新疆西部天山为世界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野生植物种类,在该区域分布有大面积的野生果树资源,其中许多种类为栽培果树的起源种。这些资源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利用价值,开展果树资源研究,探讨其起源和演化路径、开发果树新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1980年施丽首次在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交吾托海的天然植物中发现野欧洲李(Prunus domestica L.)。为确认野欧洲李的存在,从形态特征、细胞染色体以及在分布区内和附近有无黑刺李和樱桃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在伊犁地区天山野果林中确实分布有野欧洲李,且新疆伊犁地区天山野果林是欧洲李的惟一起源地。
野生欧洲李为灌木或小乔木,树高0.8~2.8m,树冠圆头形,树干深紫色或深灰色有光泽。多年生枝暗紫色或褐色,无刺。嫩枝黄绿色,无毛,无棱。叶片卵圆形,先端钝头或有急尖,基部楔形,长4~7cm,宽3~5cm。叶脉多为4~5对,呈弧形弯向顶端。叶缘锯齿、圆钝。叶面绿色或深绿色,无毛,叶背灰绿色,被短柔毛。叶柄长0.8~1cm。花2朵,花冠直径1.2~1.5cm,花白色,5瓣,花瓣圆形。花萼黄绿色,萼筒漏斗状,萼片与萼筒均无毛。花梗长1.2~1.5cm,无毛。果实卵圆形,少数椭圆形,平均单果重4.4g,果实纵径2.27cm,横径1.87cm,果顶圆凸。缝合线浅,两侧对称或较对称。果皮底色黄绿,全面着暗紫红色,具蓝灰色果粉,无斑点;果皮厚度中等,韧性强,剥离度中等。果肉黄绿色,肉质松软,汁液少,味浓酸,微涩,无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7.7%,pH值3,无裂果。半离核,核椭圆形,核平均干重0.4g,纵径1.6cm,横径1.0cm,测径0.6~0.7cm,核面粗糙。种仁有浓郁的杏仁香味。
截止目前的调查,野生欧洲李仅分布于中国新疆新源县的交吾托海、阿勒马赛和它平行的数条山沟以及巩留县的伊力格代沟中,海拔1200~1300米。乔木层高2~4米,林冠郁闭度约0.3;灌木有野蔷薇、沙棘、锦鸡儿、小檗、兔儿条、树莓、啤酒花;草本层有芦苇、甘草等。野欧洲李都是分布在天然植物中,性喜温暖湿润,只有在温湿的阴坡或水边才能较好的生存,其抗性弱,分布区不稳定,分布面积也很小。
野生欧洲李的利用:李资源总酸含量建议分级标准认为:樱桃李、野生欧洲李总酸含量>2.0,百分比6.03,级别:极高。野生欧洲李因其果实太酸,当地称之为酸梅,与新疆南部栽培的椭圆形小酸梅为同一种,最适加工李干和李酱,也可药用,但野生分布的欧洲李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由于野生欧洲李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力较低、分布很少,以及环境改变和人为破坏,其数量急剧减少,有濒危趋势。分布地周围已变成矿场、道路、农家乐、牧场等。同时由于受到牲畜、病虫害等原因的影响,树势较弱、结果量少。各分布地的成龄株周围均有根蘖苗分布,但能生长成龄的根蘖苗数量很少,根蘖苗被牲畜啃食严重。部分野生欧洲李分布点已消亡,或仅残存几株枯桩。野生欧洲李种子自然繁殖能力较差,这将直接导致其多样性被破坏及资源的濒危。针对该资源目前的现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对其资源的保护和繁育,以保证该物种不会灭绝,同时为该物种各类研究的开展创造条件。目前,对于野生欧洲李具体的保护对策和育苗方法较少,未有详细有效的保育措施和育苗技术规程。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农业大学;耿文娟,未经新疆农业大学;耿文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6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