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6837.0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19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平;陈为健;黄平;左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路弈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1D53/84;B01D53/72;C12R1/12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董晗 |
地址: | 350007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清除 甲醛 菌株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所述菌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8343。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上述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的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可迅速、彻底地降解甲醛,特别是清除人造板内部残留甲醛,清除效果极佳且不反弹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甲醛去除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甲醛清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生态环境部会同卫生健康委制定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2018年)》,甲醛高居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第二位,早在2006年就被确定为1类致癌物。人造板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胶粘剂胶合而成的板材。甲醛是制造合成树脂、油漆、塑料和人造纤维的原料,也是人造板工业制造脲醛树脂胶、三聚氰胺树脂胶和酚醛树脂胶的重要原料。普通人造板(包括胶合板、大芯板、中纤板、刨花板、强化地板和复合木地板等)大都使用这些以甲醛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醛类胶粘剂。这类胶粘剂在板材,以及家具、装修中的大量应用,成为室内甲醛最主要的来源。
甲醛的散发途径有:
1、木材本身在温度和湿度作用下散发极微量的甲醛;
2、脲醛树脂在制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一部分游离甲醛向外界散发;
3、人造板在固化过程中,一部分线性树脂未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分解成自由状甲醛向外界散发;
4、部分固化不完全的树脂在热和水分的作用下发生分解而形成游离甲醛向外散发;
5、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温度、相对湿度及使用时间的延长。不间断的向外界散发甲醛。
即使全部使用合格环保材料装修,也可能由于叠加效应引起甲醛超标。假设在—套80平方米的居室里,使用10张达标的木芯板,也许室内环境中的甲醛含量是合格的,但同样是这套居室,若使用了20张木芯板,那么甲醛含量就会超标。即使全部使用环保建材,一旦过量,就会形成污染。
甲醛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800mg/kg,其蒸汽能强烈刺激粘膜、具有致癌性、属于高毒物。它能与空气中的离子性氯化物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二氯甲醛醚。甲醛不但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实际上甲醛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面的,高浓度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也有毒害。甲醛对人体的伤害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高浓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
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症状,甚至引起鼻咽癌。对于女性来说,经常吸入少量甲醛,可能出现女性月经紊乱,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性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白血病,气胸,生殖能力缺失,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长期接触甲醛的人,可以引起鼻腔、口腔、鼻咽、咽喉、皮肤和消化道的癌症。
现有技术中的甲醛清除剂,仍存在甲醛清除效果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可有效清除残留甲醛;
进一步的,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的甲醛清除剂,以及上述甲醛清除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清除甲醛的菌株,所述菌株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登记入册编号为CGMCC NO.183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路弈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路弈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68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