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能量转化的储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49636.6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3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G1/00 | 分类号: | F03G1/00;F03G7/00;H02J15/00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晶<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能单元 约束单元 储存 释放 转化 储能装置 能量转化 可控制 束缚 应用 | ||
1.一种适用于能量转化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化单元(100)、储能单元(200)、控制单元(300)以及约束单元(400);
能量(500)通过转化单元(100)储存到储能单元(200)中;
储能单元(200)中的能量(500)释放趋势受到约束单元(400)的束缚;
控制单元(300)能够控制约束单元(400)实现储能单元(200)中能量(500)的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能量转化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200)包括储能装置壳体(210)和储能组件(220);
储能装置壳体(210)上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211);
控制单元(300)和约束单元(400)安装在第一容置空间(211)中;
转化单元(100)穿过第一容置空间(211)并与储能组件(220)连接;
控制单元(300)包括动力组件(310)和传动组件(320);
动力组件(310)能够驱使传动组件(320)控制约束单元(4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能量转化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装置壳体(210)还包括第二容置空间(215);
转化单元(100)包括传输杆(110);
传输杆(110)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置空间(211)并延伸到第二容置空间(215)与储能组件(220)连接;
传输杆(110)的另一端延伸并凸出到储能装置壳体(210)的外部;
传输杆(110)能够相对于储能装置壳体(210)运动;
储能装置壳体(2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安装端(216)和第二安装端(217);
第一安装端(216)、第二安装端(217)分别对应第二容置空间(215)中靠近第一容置空间(211)的一端、远离第一容置空间(211)的一端;
所述约束单元(400)包括锁定支撑体(410)和约束体(420);
锁定支撑体(410)与传输杆(110)之间形成第三容置空间(411);
约束体(420)在第三容置空间(411)中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多种设置形式:
-传输杆(110)的周向设置单层约束体(420);
-传输杆(110)的周向设置多层约束体(420),多层约束体(420)沿传输杆(110)的方向体积逐渐增大;
动力组件(310)安装在锁定支撑体(410)远离传输杆(110)的一侧;
动力组件(310)包括动力输出装置(311)、传动连杆(312)以及推动体(313);
传动连杆(312)穿过推动体(313)并与推动体(313)驱动连接;
当动力输出装置(311)带动传动连杆(312)转动时推动体(313)沿传动连杆(312)向左或向右运动;
传动组件(32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传动组件(320)的数量为多个时呈轴对称分布;
当传动组件(320)为多个时,传动组件(320)包括第一固定轴(321)、第一旋转体(322)、第一推动件(323)、第二固定轴(325)、第二旋转体(326)、第二推动件(327);
第一旋转体(322)的一端套装在第一固定轴(321)上并与第一固定轴(321)接触连接,另一端为与推动体(313)相接触;
第二旋转体(326)的一端套装在第二固定轴(325)上并与第二固定轴(325)接触连接,另一端为与推动体(313)相接触;
锁定支撑体(410)的两端与储能装置壳体(210)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体通孔(413)和第二支撑体通孔(414);
第一推动件(32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旋转体(322)上,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体通孔(413)并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411)的一端与约束体(420)驱动连接;
第二推动件(327)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旋转体(326)上,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撑体通孔(414)并延伸至第三容置空间(411)的另一端与约束体(420)驱动连接;
当动力输出装置(311)转动带动推动体(313)向右运动时驱使第二旋转体(326)与第二推动件(327)同步绕第二固定轴(325)顺时针旋转,多个约束体(420)被驱使与传输杆(110)摩擦挤紧;
当动力输出装置(311)转动带动推动体(313)向左运动时驱使第一旋转体(322)与第一推动件(323)同步绕第一固定轴(321)逆时针旋转,多个约束体(420)被驱使与传输杆(110)松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96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