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相为连续相的碳化法生产微米级碳酸钙的二级串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49885.5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7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秋芳;陈国建;李维成;宣绍峰;洪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德华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11/18 | 分类号: | C01F1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施王蓉 |
地址: | 3116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碳化 生产 微米 碳酸钙 二级 串联 方法 | ||
1.液相为连续相的碳化法生产微米级碳酸钙的二级串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两级串联的反应器,每级反应器的固体悬浮液是连续进出料的,氢氧化钙原料从一级反应器连续进料,碳酸钙沉淀悬浮液从二级反应器排出,且向一、二级反应器分别连续供应碳酸气体原料,二级反应器由两个轮换操作的反应器构成,一个二级反应器接受一级反应器的流出物进行碳化操作;另一个二级反应器执行脱气和排出碳酸钙悬浮液的操作,各级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根据目标微米级碳酸钙产品的晶型、形貌和颗粒尺寸技术指标进行调节和控制,操作条件包括平均停留时间τ、操作温度T、氢氧化钙进料浓度C0和二氧化碳的供应量Q,Q的单位为molCO2/min;
操作体积为V1的一级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是:τ1=20~60min,T1=55~70℃,C0=0.6~2.0mol/L,Q1/A=0.4~1.0,其中Q1为一级反应器CO2供应速度molCO2/min,A是氢氧化钙供应速度molCa(OH)2/min,也即A=C0*V1/τ1;操作体积为V2的两个二级反应器A和B轮换操作,操作条件是:V2≤V1,T2=58~75℃,Q2/V2=0.02~0.04mol/(min.L),进料与碳化时间为10+τ1min,脱气与排料20min,单个反应釜的总操作时间≤2τ1min,V1和V2的单位为L,获得微米级纺锤形碳酸钙产品,颗粒的重量平均粒径D50在1~6μm,游离氧化钙含量小于0.0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相为连续相的碳化法生产微米级碳酸钙的二级串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为25~100V%。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液相为连续相的碳化法生产微米级碳酸钙的二级串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气体采用石灰煅烧收集的窑炉气体,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为25~48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相为连续相的碳化法生产微米级碳酸钙的二级串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为搅拌式碳化釜、鼓泡塔和循环射流碳化釜中的任意一种,一级反应器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氢氧化钙原料的供应点设置在混合强度最大的区域,二氧化碳的供应从反应器的底部通入反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相为连续相的碳化法生产微米级碳酸钙的二级串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体积为V1的一级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是:τ1=25~60min,T1=35~70℃,C0=0.4~1.2mol/1,Q1/A=1.1~1.5,其中Q1为一级反应器CO2供应速度molCO2/min,A是氢氧化钙供应速度molCa(OH)2/min,也即A=C0*V1/τ1;;操作体积为V2的两个二级反应器A和B轮换操作,操作条件是:V2≤V1,T2=35~70℃,Q/V2=0.01~0.03mol/(min.L),进料与碳化时间为10+τ1min,脱气与排料20min,单个反应釜的总操作时间≤2τ1min,获得微米级立方形碳酸钙产品,颗粒的重量平均粒径D50在1.1~4.5μm,D97≤9μm,游离氧化钙含量0.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相为连续相的碳化法生产微米级碳酸钙的二级串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体积为V1的一级反应器的操作条件是:τ1=25~60min,T1=45~70℃,C0=0.4~1.6mol/1,Q1/A=1.1~3.4,其中Q1为一级反应器CO2供应速度molCO2/min,A是氢氧化钙供应速度molCa(OH)2/min,也即A=C0*V1/τ1;操作体积为V2的两个二级反应器A和B轮换操作,操作条件是:V2≤V1,T2=45~70℃,Q/V2=0.01~0.03mol/(min.L),进料与碳化时间为10+τ1min,脱气与排料20min,单个反应釜的总操作时间≤2τ1min,获得含有柱状的文石晶型的沉淀碳酸钙,产品的文石晶型含量大于55wt%,其余为方解石晶型的立方形碳酸钙,游离氧化钙含量0.05wt%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德华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建德华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4988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