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的动态无功电压增强式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2984.9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1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崔挺;汪霄飞;胡臻;张焜;沈阳武;向萌;王玎;陈道君;柳永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6 | 分类号: | H02J3/16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4 | 代理人: | 张毅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电网 动态 无功 电压 增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的动态无功电压增强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基于故障电压跌落程度和负荷侧感应电动机滑差变化、特高压直流换相失败程度构建特高压交直流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薄弱点识别依据,确定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薄弱点;
步骤1的详细步骤包括:
步骤S1.1:以特高压直流受端交流电网的典型故障动态响应结果为基础,求取各负荷节点和特高压直流馈入节点的电压跌落ΔVi、负荷侧感应电动机转子失速Δsi、特高压直流受端系统熄弧角恢复γi,得到节点的暂态电压恢复指标VSIzi;
VSIzi=ΔVi+Δsi+Δγi (1)
其中,ΔVi、Δsi、γi的表达式分别为
其中,Vi、si、γi分别为典型故障切除后节点电压、负荷节点感应电动机滑差和特高压直流受端系统的熄弧角;Vi0、si0、γi0分别为对应变量的初始值;t0为典型故障被切除的初始时刻;Ts为典型故障切除后电压初次恢复到RvVi0的时间,最大值不超过10s;Kv、Ks(si)分别为节点电压跌落加权值、感应电动机滑差变化加权值,且Kv0≥Ks0>1;Rv为电压跌落比例系数;Rs为感应电动机滑差增加系数,Rs<1;sscri为感应电机临界滑差;
步骤S1.2:将各节点的VSIzi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据节点VSIzi值和节点类型求取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的暂态电压稳定薄弱节点;在特高压直流馈入节点类和无特高压直流馈入节点类中,分别选取VSIzi最大值对应的节点作为暂态电压稳定薄弱点集S;
步骤S2:基于步骤S1确定的所述电压稳定薄弱点,在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动态模型基础上求取电压稳定薄弱点与动态无功设备的动态阻抗比,利用阻抗比对电网电压稳定薄弱点和动态无功设备进行划分,形成以电压稳定薄弱节点为中枢节点的动态电压控制区;
设Zii为动态无功设备节点的自阻抗、Zfi为电压稳定薄弱点与动态无功设备节点的互阻抗,则动态阻抗比zfi定义如下:
zfi=|Zfi|/|Zii| (5)
当动态无功设备节点与电压稳定薄弱节点的动态阻抗比zfi≥ε时,其中阈值ε<1,动态无功设备节点与电压稳定薄弱节点划分为一个电压控制区,反之,动态无功设备节点与电压稳定薄弱节点不在同一个电压控制区;
步骤S3:结合步骤S2的动态电压控制分区结果,将各分区内电压薄弱点的实时电压值作为动态无功设备的电压控制参考输入信息,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求取动态无功设备的输出反馈控制策略,设计特高压直流受端电网的动态电压辅助增强控制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298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调相机一键巡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配电网调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