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移动传感器组合设备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3810.4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9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巧勤;杨尚明;刘勇国;陶文元;杨晓帅;刘晞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A61B5/11 |
代理公司: | 11246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超前 |
地址: | 610054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跌倒检测 传感器数据 时序 可穿戴 采集 传感器 检测技术领域 可移动传感器 传感器系统 构建分类器 归一化处理 用户传感器 标记数据 电子信息 分类结果 加权组合 类别判断 收集数据 输入结构 组合设备 多模态 无监督 腕部 腰部 捕获 跌倒 分类 检测 学习 | ||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移动传感器组合设备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系统采集人体用户传感器数据。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数值归一化处理。采用基于时序多模态学习的CorrRNN模型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分类。通过腰部及腕部传感器收集数据分别构建分类器,并对分类结果加权组合得到跌倒类别判断结果。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通过两个可穿戴传感器结合进行跌倒检测,采用了CorrRNN模型,该模型以无监督的方式进行训练,消除了对标记数据的需要,并且结合GRU以捕获长期依赖性和时序输入结构。可极大提高跌倒检测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移动传感器组合设备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对于独居和没有任何监督的老年人,能够及早发现异常活动模式至关重要。在这种智能辅助应用和环境的背景下,身体活动的识别和跌倒的检测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由于跌倒对健康和医疗保健成本的高度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动跌倒检测方法。可穿戴传感器,特别是基于MEMS的微型惯性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出现促进了这种快速发展。它们的大小和重量迅速缩小到可以不显眼地附着在身体上的程度。
中国专利“CN108549900A基于移动设备佩戴位置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佩戴位置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包括:首先采用旋转模式分量和姿态角融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数据计算出旋转半径、角速度幅度、姿态角并提取特征,然后将其分类得到移动设备的佩戴位置;随后根据位置自适应调整一种基于时序分析的跌倒检测算法。该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在佩戴位置不同的情况下,自动调整传感器的佩戴位置,再根据不同的佩戴位置确定检测算法,但人体跌倒活动不仅为简单的前向、后向、侧向跌倒等,在真实场景中,用户在非昏迷情况下,在各种跌倒下都会用手抓住支撑物或通过肘部支撑地面,跌倒情况复杂,在判断跌倒佩戴位置时,因为跌倒时碰撞阶段与地面冲击对人体产生受力,佩戴位置可能发生改变,难以确定一个具体的佩戴方向。
目前已经有多种可穿戴的跌倒检测报警装置,但这些跌倒检测报警装置因为人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测试的检测精度下,在真实使用时检测精度会降低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技术面对复杂的人体活动情况下,检测精度较差,无法适应各个不同的环境。
(2)目前的跌倒检测报警装置因为人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测试的检测精度下,在真实使用时检测精度会降低。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
真实使用情况过于复杂,通过枚举跌倒情况,调整适用于各种佩戴位置及各种跌倒类别的检测算法,判断复杂且难以包含所有场景。并且真实跌倒与实验环境不同,不能进行简单分类,用户在各种跌倒下都会用手抓住支撑物或通过肘部支撑地面,与实验数据存在差异,检测精度降低。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通过腕部及腰部传感器佩戴,对于真实活动中用户的各种活动导致的跌到检测误差进行校正,同时通过算法直接检测跌倒,有利于提高跌倒检测精度,检测更加精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移动传感器组合设备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可移动传感器组合设备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所述基于可移动传感器组合设备的人体跌倒检测方法包括:
步骤一,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系统采集人体用户传感器数据;
步骤二,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数值归一化处理;
步骤三,采用基于时序多模态学习的CorrRNN模型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分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38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