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模块化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4308.5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美旺;王诗柔;焦琦;王健;吕建刚;刘恒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7/00 | 分类号: | E21C47/00;F01P3/18;F01P11/0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张海燕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单元 模块化 散热器 水腔 矿用自卸车 冷却装置 高温水 芯体 板翅式结构 结构散热器 风机组件 散热性能 水散热器 出水口 进水口 铜管芯 泄漏点 并联 拆卸 排查 公路 装配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模块化冷却装置,包括具有模块化中冷水散热器和模块化高温水散热器的散热器和风机组件;模块化高温水散热器和模块化中冷水散热器均包括第一散热单元组、第二散热单元组、第三散热单元组、第四散热单元组、第一水腔、第二水腔以及第三水腔;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散热单元组均由多个散热单元并联构成,散热单元包括散热单元进水口、芯体和散热单元出水口,芯体为板翅式结构。本发明所述的模块化水散热器,由多组易于安装拆卸的小型化散热单元构成,在满足散热性能的前提下,解决了传统铜管芯式结构散热器存在的装配劳动强度大,维护劳动强度大,泄漏点排查难、重量重等问题,同时可降低产品重量2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换热,具体涉及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模块化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是大型露天矿山的主要运输工具,承担着矿山开采中主要的运输任务。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吨位越高,单位运输成本越低,因此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是该类车的主要需求。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一般是指100吨及以上非公路矿用自卸车。
冷却装置是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车性能、运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目前,国内外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冷却装置,主要包括柴水机高温水散热器、柴水机中冷水散热器等组成。
目前,国内外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用冷却装置高温水散热器、中冷水散热器,体积大,重量重,为了便于维护,均采用铜管芯式结构。该结构水散热器一旦在运用中出现泄漏,可对单根铜翅片管进行拆卸更换,维护材料成本相对较低,但同时存在以下不足:1)铜翅片管数量多,单台200吨以上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水散热器用铜翅片管数量达4000多根,目前国内外均采用人工装管工艺,作业劳动强度大;2)每根铜翅片管两端与水腔之间均采用橡胶套密封,单台200吨以上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水散热器的密封点达8000多个,密封点极多,装配过程中易造成泄漏点,制造过程返工多;3)车辆运用过程中,水散热器铜翅片管一旦泄漏,因数量极多,且纵横交错排列安装,漏点难以排查,维修时间长;4)铜翅片管采用铜材制造,重量重,材料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了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模块化冷却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大吨位非公路矿用自卸车模块化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以及与所述散热器配合的风机组件,所述散热器包括安装在进风侧的模块化中冷水散热器和安装在所述模块化中冷水散热器的出风侧的模块化高温水散热器;
所述模块化高温水散热器和模块化中冷水散热器均包括第一散热单元组、第二散热单元组、第三散热单元组、第四散热单元组、第一水腔、第二水腔以及第三水腔;
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组、第二散热单元组、第三散热单元组和第四散热单元组均由一个以上的散热单元并联构成;
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单元进水口、芯体和散热单元出水口,所述芯体为板翅式结构,所述芯体包括间隔设置的水通道层和空气通道层,所述水通道层和空气通道层内均设有翅片,所述散热单元进水口与所述水通道层的一端连通,所述散热单元出水口与水通道层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一水腔中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水腔分隔成第一进水腔和第一出水腔,所述第一进水腔上设有总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腔上设有进水口和总出水口;
所述第二水腔中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水腔分隔成第二进水腔和第二出水腔,所述第二进水腔和第二出水腔上均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第三水腔中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组的散热单元的散热单元进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腔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组的散热单元的散热单元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腔的进水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43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