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升马达效率的电动机车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4414.3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8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信;苏大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国信;苏大宇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M9/06;B62M11/06;B62M25/06 |
代理公司: | 11139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齿轮箱 变速齿轮组 动力输入轴 电动马达 马达 动力输入皮带轮 转速输出轴 皮带轮 链条带动后轮 电动马达组 变挡踏杆 变速齿轮 电动机车 扭力输出 皮带驱动 变速 变挡轴 输出链 锁固部 齿轮 侧边 间套 转轴 组设 皮带 路况 穿过 体内 输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马达效率的电动机车结构,包括电动马达、变速齿轮组及变速齿轮箱,该变速齿轮组组设于该变速齿轮箱本体内,该变速齿轮组的动力输入轴一端穿过变速齿轮箱中座,于动力输入轴该端组设有一动力输入皮带轮,前述电动马达组设于该变速齿轮箱中座侧边所形成的锁固部,并于电动马达的转轴上组设一马达皮带轮,并于马达皮带轮与前述动力输入皮带轮间套组一皮带,进而使电动马达可凭借皮带驱动该变速齿轮组的动力输入轴,并通过变挡踏杆及变挡轴,产生变速(档)的目的,并将所产生的转速由变速齿轮组中的转速输出轴输出,并由设于转速输出轴上的转速输出链齿轮以链条带动后轮,以得到车辆在不同路况所需不同的扭力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马达效率的电动机车结构,尤指一种直接运用旧或新燃油引擎车辆的变速齿轮箱,改装成为以电动马达为动力源,以驱动变速齿轮箱,以凭借传统燃油引擎车辆原变速齿轮箱的优质变速效果,使电动马达于车辆起步及各种行进状态,都能产生最合适的驱动速率,进而使电动马达达到最佳输出效率,大幅降低耗电及提升续航力的目的。
背景技术
本发明系有关一种提升马达效率的电动机车结构,系本发明人先前申请第201720507673.5号实用新型专利案的更进一步,同时与前述发明专利案相同内容的美国专利申请案也已于2019年1月29日核准美国专利号PatentNo.10,189,543B2,本案系将前所申请的结构作进一步的精简设计,并将主驱动轴、主驱动齿轮及离合器去除,同时并将设于变速齿轮处一侧做为动力输入的动力输入齿轮以一动力输入皮带轮取代,以使电动马达直接以皮带带动该动力输入皮带轮,以达结构精简、提升马达效率、降低马达耗电及提升续航力的目的。
再者,于本发明人先前申请第201720507673.5号实用新型专利案中已提及,目前电动车未能大幅取代燃油车的市场销售量,即表示电动车的性能仍然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实用需求,主要的原因在于电动车发展至今仍旧不断改进其主要的缺点:续航力不足、充电时间过长、起步扭力不足与高性能车种成本过高,因此电源储存装置未改进的前,最快而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变马达的驱动方式,目前市场上所贩卖的电动车驱动的方式概略分为:(1)直接驱动、(2)减速齿轮驱动、(3)皮带式CVT驱动。而目前市场上所贩卖的电动车驱动的方式其特性及缺点简述如下:
(1)直接驱动方式:
其结构简单、无复杂的变速系统、成本低廉是许多电动车使用的方式,但也是与实际使用落差最大的一种;当使用马力较小的马达时,虽然消耗的电流较少、在起步到低速的阶段比较容易操控,但是实际市区行驶的情况是前进与停止频繁的路况,会因为马力较小造成起步时间加长而造成马达于车辆起步阶段马达为了克服惯性而自电瓶抽取大量电源,遇到有坡度的路段因无法变速而加大扭力输出,更大幅缩短行驶里程。
加大马达的马力虽然可以改善上述的缺点,但是除了消耗电能增加之外,大马力输出会在车辆刚起步阶段容易造成爆冲的危险,而使得一般驾驶人难以操纵。
(2)固定减速齿轮比驱动方式:
其系以高转速马达搭配减速齿轮可以改善起步到低速阶段的能力,但是固定比例的减速齿轮组难以同时满足低速与高速的驾驶需求(电动车于高速行驶时,驾驶者只能增加马达转速,马达高速运转更会产生高温,造成马达消耗更高的电能,大幅降低电动车的续航距离)。
(3)皮带式CVT驱动方式:
其采用两组V型沟槽的转盘夹紧传动皮带,利用马达转动速度的高低改变V型沟槽转盘的离心力,进一步改变转盘的直径比例,就能完成减速比例。
V型沟槽的转盘必须夹紧传动皮带是为了防止皮带与转盘之间的滑动,因此容易产生高摩擦高热散溢造成大量能源损耗,也大幅降低电动车的续航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国信;苏大宇,未经苏国信;苏大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4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组件、车架单元以及车辆组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平衡车密封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