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多参数计算储层综合含水率的录井油气层解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4626.1 | 申请日: | 201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4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谭忠健;毛敏;袁胜斌;胡云;吴立伟;倪朋勃;郭明宇;李鸿儒;马金鑫;吴昊晟;刘坤;张建斌;杨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Q10/0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子文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参数 计算 综合 含水率 油气 解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多参数计算储层综合含水率的录井油气层解释方法,利用现场录井所得的地质、气测和地化数据,进行数据质量分析,结合区域特征,影响因素定量化,考虑到单个技术在工区的解释权重系数,不同油质条件下的气态和液态含烃丰度指数,同一层组或者同一油水系统内典型水层的全烃值以及Pg值等,进行储层综合含水率的计算。计算得到储层综合含水率为一个定量参数,利用此参数可以分析储层含水率的高低,从而定量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情况。此方法突出表现水层和储层的对比关系,能定量评价储层综合含油气情况。在使用过程中提高了录井的解释符合率,适用性强,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录井油气层解释方法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业勘探行业井筒技术中的录井领域,适用于录井综合解释评价,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多参数计算储层综合含水率的录井油气层解释方法。用于录井油气层解释与评价,利用现场地质、气测和录井地化录井数据,结合区域特征,影响因素定量化,建立储层和标准水层之间的评价公式,对储层油气识别做出定量化解释评价。
背景技术
气测录井和地化录井技术是录井技术判断油质和油气层解释的重要技术手段。气测录井分析的对象是钻井液中天然气的组成成分和含量,依此来判断地层流体性质,间接地对储层进行评价,碳数范围一般C1-C5;目前录井行业使用的地化技术应用较广的技术为岩石热解技术和热蒸发烃气相色谱技术,通过检测岩屑、壁心或者岩心的孔隙中的液态部分,对储层进行评价分析,检测碳数范围一般在C8-C40之间。单独使用气测技术或者地化技术进行油气水解释评价,未能对石油整个碳链进行分析,解释结论和实际结论有一定差距。
目前气测录井使用的解释方法,多用储层参数之间的比值关系,部分图版使用储层全烃和背景值的对比关系,即峰基比,利用储层全烃和水层全烃进行对比的成熟方法较少;地化录井解释方法也多为储层参数之间的比值来确定图版。录井解释需要转变解释思路,把储层和水层对比的关系建立起来。
录井行业把气测录井和地化录井参数组合起来进行综合解释进行了很多尝试,建立起来的油气水解释评价的图版很多,这些图版多建立在两项技术油、气敏感参数的简单组合,解释图版的普适性和准确率不能满足复杂油气层的解释评价需求,且没有实现定量化解释评价储层含水率的高低。
因此急需要建立一种综合利用气测录井和地化录井技术进行精细化、定量化评价的解释方法,突出储层和水层的对比关系,从含水率的角度出发,定量化储层含烃丰度,反映出储层含油气的高低,从而应对复杂的油气层的解释评价,提高解释符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多参数计算储层综合含水率的录井油气层解释方法,本发明以气测录井和地化录井数据为基础,从石油组成的气态和液态角度来定量反映储层的含水率,从而反映储层的含烃丰度。该发明涉及到被解释储层和水层的对比关系;储层遭受改造的情况;录井过程中的一些定性描述的影响因素定量化;以及解释权重系数计算;提出了利用多参数计算储层综合含水率的录井油气层解释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录井综合解释的解释符合率和定量化评价。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利用多参数计算储层综合含水率的录井油气层解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现场录井数据;包括气测数据、地化数据和地质录井信息;
(2)对所采集数据进行质量优化控制,结合区域特征,将各影响因素定量化;
(3)计算气测参数含水率;
(4)计算地化参数含水率;
(5)进行储层综合含水率的计算;计算得到储层综合含水率为一个定量参数,利用此定量参数解析储层含水率的高低,实现定量评价储层的含油气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4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