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芬娜金针菇新菌株的分子标记的引物和分子标记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56311.0 申请日: 2019-09-11
公开(公告)号: CN110408724A 公开(公告)日: 2019-11-05
发明(设计)人: 吴清平;胡惠萍;刘远超;谢意珍;张智;吴晓贤;王傲;卓丽君;史钏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04;C12N15/11;C12N1/14;C12R1/645
代理公司: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张钇斌
地址: 51007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分子标记 金针菇 引物 金针菇菌种 菌株 特异性核苷酸 电泳 引物序列 常规PCR 鉴别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芬娜金针菇新菌株的分子标记的引物和分子标记方法。芬娜金针菇Flammulina fennae HMGIM‑A151357的分子标记的引物,包括FAA‑F‑3和FAA‑R‑4,或FAA‑F‑5和FAA‑R‑7;FAA‑F‑3:GCATTGGCAAGAGTTTCA,FAA‑R‑4:AGGCAAGTCATCCGTTTT;FAA‑F‑5:GCATTTGGACTATTGCCTCA,FAA‑R‑7:CGTCCTATGTCGTAGAGTAGCG。本发明两对特异性核苷酸引物序列结合常规PCR、电泳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鉴定此芬娜金针菇菌种,区分市场上的普通金针菇菌种,鉴别方法简单且特异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菌株的分子标记引物和分子标记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芬娜金针菇新菌株的分子标记的引物和分子标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菌的产业发展迅猛,我国食用菌每年的产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占全球75%以上,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食用菌产业在种植业中排在除了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位,超过了棉、茶叶和蚕桑。

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等。但是也有大批的野生食药用菌由于未能被人类认识,没有得到研究。在目前有的15万种大型真菌中,仅仅有80种左右的野生食药用菌被人类驯化,而且规模化栽培的品种更只有20多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而大型真菌由于其富含具有营养及功能作用的各种成分,包括真菌多糖、三萜类、甾醇等,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目前人工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也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药用真菌。金针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人体生长所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尤以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特别丰富,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因此常被称为“增智菇”。金针菇含有朴菇素,具有显著的抗癌功能,经常食用金针菇还可以预防高血压,治疗肝炎及肠胃溃疡等疾病。

基于不同的金针菇菌种,需要进行鉴别区分。然而,操作简单并且鉴别特异性高的鉴别方法是迫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芬娜金针菇新菌株的分子标记的引物和分子标记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芬娜金针菇新菌株的分子标记的引物,该新菌种分离自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老秃顶子山阔叶树枯木上,通过对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并纯化得到原始菌株,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芬娜金针菇Flammulina fennae新菌株,将该菌株命名为芬娜金针菇Flammulina fennae HMGIM-A151357,已于2019年6月20日保藏至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中国武汉),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9478。

发明人分离得到的该菌株菌丝活力旺盛,当前已经通过人工驯化栽培获得子实体,商品性状优良。并且对该菌株完成其全基因组的测序及组装,通过与食用菌基因组比对,属于芬娜金针菇(Flammulina fennae Bas)菌种,具体涉及来自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金针菇属(Flammulina)。

本发明的芬娜金针菇子实体为黄色,菌盖浅黄色,呈半球形,较大,不易开伞,表面有胶质的薄皮;菌柄细长,浅黄色至褐色,菌柄基部比菌柄顶部颜色要深;菌肉白色,较薄;菌褶近奶油色或浅黄色,凹生或延生。生长周期为60天-70天,出菇管理时间为10天-13天。菌丝体最适温度22-24℃,原基形成15-16℃,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6-18℃。菌丝体在普通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适中,菌丝稍浓密,初期为白色至灰白色,后期呈现出淡黄色,并产生粉孢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粤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6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