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轮式泥石流流速监测预警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57883.0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6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卸文;金涛;张绍科;罗刚;曹希超;钟雨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07 | 分类号: | G01P5/07 |
代理公司: | 51200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卓仲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610031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速 泥石流 电路系统 预警装置 支架结构 转轮系统 叶轮式 转动 太阳能供电 安装调整 便于拆卸 流速监测 泥石流体 线性运动 可调 流体 受力 预设 转轮 测量 自动化 节约 灵活 支撑 转化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轮式泥石流流速监测预警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该装置包括支架结构系统、同速转轮系统和电路系统;支架结构系统起到整个装置支撑受力与安装调整的作用;同速转轮系统结构是随泥石流流体一起转动的叶轮式设备,通过采用同速转轮的方式测量泥石流的流速,将线性运动转化为转动;电路系统通过测转速进而测得线性速度,实时测得泥石流体内部流速,当流速达到预设的阈值,启动后端预警装置;本发明装置灵活可调,便于拆卸安装,自动化程度高,太阳能供电,节约成本;方法易于理解,方便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及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轮式泥石流流速监测预警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中国山区常见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速度快,能量大,破坏力极强,携带物质体积大等特点。因此,常常会对泥石流发生的城镇,村庄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防治工程中重要的设计参数之一,但由于其突发性较强,其流速通常难以准确监测到,这使得泥石流流速现场测试技术如何快速简便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对泥石流流速测定方法主要是载波相位差分法、多普勒法、光弹法、图像解译法等。它们多基于泥石流的流体表面测定,但由于泥石流是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水等的一种不均匀多相流体,泥石流表面流速与内部流速明显不同。因此,现有的方法难以实时地监测泥石流的流速,较准确地测定泥石流内部流速,并能达到预警的效果,上述方法难以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泥石流流速测定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监测泥石流内部的流速,并对泥石流灾害进行预警。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式泥石流流速监测预警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叶轮式泥石流流速监测预警装置,包括支架结构系统、同速转轮系统和电路系统。
其中支架结构系统有左右对称的两根相同升降脚架,在每个升降脚架的下部通过支架枢纽安装两根辅助支架,在升降脚架的上端通过可拆卸螺丝固定一根水平横梁,且水平横梁与升降脚架之间通过固定钢条加固。水平横梁上面通过固定螺丝安装水平支板,两块竖向支板通过底边设置的合页分别连接于水平支板的左右两端;水平支板中部设置有刚性绝缘支架。
其中同速转轮系统结构为:一个转轮的内环刚接于水平横梁的中部,转轮的外环沿其径向均匀固定八根绝缘刚性杆,在每根绝缘刚性杆的中部均焊接有变阻电刷;绝缘刚性杆的端部焊接有圆形叶片状的同速转叶。轮轴灵敏度高,摩擦阻力几乎可忽略,以确保泥石流流速能高效率转化为同速转轮的转速。
其中电路系统结构为:电极探针设置在刚性绝缘支架的顶部,与变阻电刷配合接触,电极探针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电流信号监测仪、蓄电装置和开关形成回路。同时电流信号监测仪通过数据线与模数转换器连接,模数转换器连接信号发射器。
进一步的,绝缘刚性杆由内外螺纹一调节长度;升降脚架由内外螺纹二调节高度。以满足不同沟深泥石流沟的测试需求。
进一步的,变阻电刷是电阻沿着空间环形分布,电阻值依次变化的,且直径大小略大于绝缘刚性杆的环状电刷。
进一步的,电路系统还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合页安装在竖向支板的顶部;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连接蓄电装置为其提供电源。除此之外太阳能光伏板还能够作为雨棚,起到发电、遮雨的双重作用。
进一步的,支架结构系统的材料为铝合金,绝缘刚性杆为工程塑料、玻璃纤维或环氧树脂材料制造,具有一定刚度。
本发明的一种叶轮式泥石流流速监测预警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点预埋:在泥石流流通区沟道上,选取至少3处地面平整的试验点,并在沟道两侧各挖一个一定深度的凹坑;将升降脚架和辅助支架埋入夯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78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流体点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流体监测的智能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