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单井产液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58844.2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7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刚;赵伦;范子菲;许安著;何聪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50/02;E21B4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孙乳笋;周永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不同 含水 时期 单井产液量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单井产液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单井产液量的确定方法包括:根据油田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及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的归一化含水饱和度;根据所述油田的含水率及归一化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本发明能够更为准确地得到油田不同开发时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进而为油藏开展提液措施提供技术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是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采油指数相关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单井产液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阶段后产量会出现不同幅度的递减,给油田稳产带来严峻的挑战。提液是一种减缓油田递减的有效措施,而被大部分油田广泛采用。目前油井提液主要依靠降低井底流压、放大生产压差来实现。油层生产压差的放大,增加了驱替压力梯度,在提高地层液体流动速度的同时,也使得低渗透部位的原油克服自身的启动压力梯度开始流动,从而扩大了储层的纵向动用程度。同时,横向驱替压差的增加也克服了流体流动中纵向重力产生的不利影响,使得横向驱替更为均匀、有效。
无因次产液指数是指某一开发时刻的采液指数与含水率为零时的初始采液指数(采油指数)的比值,是衡量油田单井产液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该项指标在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单井产液能力预测、提液时机优选、抽油机选型以及油田开发生产规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一般是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水粘度比参数,结合油水两相的达西定律得到的。高文君等引入俞启泰提出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模型,得到了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但其未能考虑到不同含水阶段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关系不同。实际上,油藏在不同的含水阶段,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呈不同的关系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能够更为准确地得到不同含水率下(油田不同开发时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进而为油藏开展提液措施优化提供技术指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单井产液量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油田的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及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归一化含水饱和度;
根据所述油田的含水率及归一化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
根据所述无因次采液指数确定所述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单井产液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油田的含水率及归一化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不同含水时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包括:
利用分流量模型,根据所述含水率及归一化含水饱和度分别生成所述油田中含水期及高含水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
优选地,所述利用分流量模型,根据所述含水率及归一化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中含水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包括:
在半对数坐标系中建立所述油田中含水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第一关系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生成所述油田中含水期的含水率;
利用所述分流量公式,根据所述油田中含水期的含水率及归一化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中含水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分流量公式,根据所述含水率及归一化含水饱和度生成所述油田高含水期的无因次采液指数,还包括:
利用二项式方法建立所述油田高含水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及含水饱和度的第二关系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关系模型生成所述油田高含水期的含水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58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投影仪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