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0029.X | 申请日: | 201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1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王志成;宋合财;李路路;武凌春;陈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4 | 分类号: | E21D11/14;E21D9/00;E21D11/10;E21F16/00 |
代理公司: | 11004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高芳;李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拱架 隧道 钢排架 钢筋网片 管棚 锁脚 支撑 施工 超前 全风化围岩 初支结构 混凝土层 截面形状 施工空间 隧道顶部 条形基础 支护体系 纵向间隔 传统的 砂地层 位置处 小导管 中隔壁 沉降 钢架 脚管 斜撑 上铺 侧面 拆除 | ||
1.一种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设置在开挖中的隧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的内部,沿纵向至少设有四层台阶(2);每层台阶(2)与隧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钢排架支撑(3);所述隧道(1)顶部的土体中设置有超前小导管(4)和超前管棚(5);所述超前小导管(4)有若干排,沿纵向间隔布置;每排超前小导管(4)沿环向间隔设置;所述超前管棚(5)有若干排,沿纵向间隔布置;每排超前管棚(5)沿环向间隔设置;所述隧道(1)的内部设有钢拱架(6);所述钢拱架(6)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每个钢拱架(6)的形状与隧道(1)的截面形状相适应,且支撑在隧道(1)的内侧;所述钢拱架(6)上、位于每层台阶(2)的两侧分别设有管棚锁脚(7);在相邻钢拱架(6)之间的隧道(1)内侧面上铺挂有钢筋网片(8);所述钢拱架(6)和钢筋网片(8)的外侧满喷有混凝土层;所述台阶(2)的水平面上、对应钢排架支撑(3)的位置处设置有条形基础(9);所述钢排架支撑(3)的顶部支撑在隧道(1)顶部的侧壁上,钢排架支撑(3)的底部支设在条形基础(9)上;在钢排架支撑(3)与其前后侧的钢拱架(6)之间设置有斜撑(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2)的纵向长度为5~7m,台阶(2)的高度为3.0m~3.1m;所述台阶(2)的踢面为斜面,斜面的倾角为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小导管(4)的环向间距为不大于0.4m;相邻两排超前小导管(4)之间的间距为不大于3m;所述超前小导管(4)的长度为4m~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前管棚(5)设置在隧道(1)的拱顶部位、对应140°的圆心角范围内;每根超前管棚(5)的长度不小于10m,超前管棚(5)向外倾斜插设,且与隧道(1)的纵轴之间的夹角不大于12°;纵向相邻的超前管棚(5)搭接长度不小于3m,环向相邻的超前管棚(5)的间距不大于0.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纵向相邻的钢拱架(6)之间的间距为不大于0.5m,并且在相邻的钢拱架(6)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6)的两端底部设置有水平的连接板(12);所述钢拱架(6)通过连接板(12)与地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富水流砂地层全风化围岩隧道的支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排架支撑(3)中纵向相邻的立柱(3.1)之间的间距为不大于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002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