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861173.5 申请日: 2019-09-12
公开(公告)号: CN110476752A 公开(公告)日: 2019-11-22
发明(设计)人: 郑常;彭少兵;黄见良;王月超;肖森;孙亚婷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中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2/22 分类号: A01G22/22;A01G13/00;A01C21/00
代理公司: 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敏锋<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地址: 43007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再生 收割 肥料施用 机械碾压 机械收割 水分管理 收割机 晒田 移栽 稻谷 播种 病虫害综合防治 浅水 稻米加工 高产优质 机械收获 品种选择 土壤硬度 外观品质 成熟度 再生稻 稻桩 留桩 碾压 腋芽 栽培 保留 成熟 管理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品种选择;(2)播种和移栽:每年3月20日左右播种,4月30日前移栽;(3)头季肥料施用;(4)头季水分管理:头季机械收获前采用重晒田管理;(5)头季土壤硬度的测定;(6)头季机械收割:稻谷成熟度达90%左右时采用收割机收割,留桩高度35‑45cm,保留倒二叶叶枕;(7)再生季肥料施用;(8)再生季水分管理:头季收割后立即灌1‑2cm浅水,待机械碾压破坏的稻桩腋芽长出10cm以上时灌3‑5cm深水;(9)再生季机械收割:稻谷全部成熟后采用收割机收割;(10)病虫害综合防治。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头季机收后再生季碾压区的产量,使再生季产量相比于轻晒田提高8.49%‑13.89%,同时使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得到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稻是指头季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发展再生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总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的再生稻种植中,头季以人工收割为主。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再生稻头季收割方式逐渐以机械收割为主,机收再生稻的面积不断扩大。然而,现有水稻收割机难以满足再生稻头季低碾压的收割要求,对稻桩碾压破坏面积超过1/3,严重影响了碾压区再生芽的萌发与生长,造成再生季产量大幅降低,同时稻米品质严重下降,经济效益显著降低,致使机收再生稻的进一步推广受到限制。头季机械收割需要在收获前进行排水晒田,使稻田土壤硬实,一方面便于收割机田间作业,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机械碾压毁蔸,从而减少再生季碾压区的产量损失和米质下降。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明确机收再生稻头季收获前晒田程度与再生季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关系。因此,本发明研究以优化头季收获前晒田程度为主,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降低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以此推动机收再生稻的大面积推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在头季获得高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再生季碾压区的产量,进而提高了机收再生稻再生季的产量,同时改善了再生季碾压区的稻米品质,有效降低了头季机械收割的碾压破坏,实现了机收再生稻的高产优质栽培,且此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降低机械碾压的机收再生稻高产优质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为120-135天,丰产性好、品质优、再生力强的早熟中稻或迟熟晚稻品种;

(2)播种和移栽:适时早播,每年3月20日左右播种,不迟于3月底,避开雨天,搭珙盖膜保温育秧,秧龄控制在35天内;4月30日前移栽,为再生季生长争取季节和时间;

(3)头季肥料施用:定量施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控制在180-200kg N ha-1、80-100kg P2O5ha-1、60-80kg K2O ha-1;氮肥按质量比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4:3:3的比例施用,磷肥和钾肥全作基肥于移栽前一天施用;

(4)头季水分管理:头季机械收获前采用重晒田管理,即头季齐穗后18-20天开始排水晒田,直至头季收割,分蘖前期保持2-3cm浅水层,当分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晒至幼穗分化期时复水,孕穗开花期保持5-8cm水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1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