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水环切水环箱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1250.7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5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淼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淼江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环箱 焊接 新型水环 固定块 管道口 降温板 连接框 连接片 旋转把 网板 封门 材料冷却 方式设置 螺栓连接 螺纹连接 市场推广 循环利用 固定片 弧形板 吸附圈 槽孔 料口 凝固 把手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水环切水环箱,包括水环箱本体,管道,管道口,连接框,料口,网板,固定块,旋转把,把手,连接片,固定片,弧形板,封门,槽孔,降温板,所述管道的一端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端表面上,且管道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管道口;所述连接框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固定块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侧表面上,且水环箱本体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旋转把,该连接片的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端表面上;本发明网板,降温板和吸附圈的设置,水能够循环利用,材料冷却凝固快,材料不容易造成黏连,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水环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环切水环箱。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原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几乎都需要进行切粒,在对塑料原料加热之后,通过模具的挤出成型,配合水冷降温,配合切割刀的切割,被切割成粒状物。
水环切粒机是在不用拉条或者不能拉条的条件下,在熔体挤出模面的瞬间与冷却水接触并直接切粒的一种新型机械,熔体切粒相对于固体切粒而言,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塑料颗粒生产过程中,通常将挤塑机和卧式水环切粒装置组合在一起使用,水环切水环箱是切粒机的重要装置,但是现有的水环切水环箱存在着水中杂质多不能循环利用,材料冷却凝固慢,材料容易造成黏连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水环切水环箱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水环切水环箱,以解决现有的水环切水环箱依然存在着水中杂质多不能循环利用,材料冷却凝固慢,材料容易造成黏连的问题。一种新型水环切水环箱,包括水环箱本体,管道,管道口,连接框,料口,网板,固定块,旋转把,把手,连接片,固定片,弧形板,封门,槽孔,降温板,所述管道的一端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端表面上,且管道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管道口;所述连接框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侧表面上;所述水环箱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料口,且网板的一端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内部表面上;所述固定块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侧表面上,且水环箱本体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旋转把,该连接片的一侧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端表面上;所述把手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封门的外侧表上;所述固定片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一端面上,且弧形板的一端通过焊接的而方式设置在水环箱本体的内部一端表面上;所述封门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水环箱本体的一端表面上,且封门的中部设置有槽孔,所述降温板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水环箱本体的内部一侧面上;所述网板包括通孔和吸附圈,且网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的内部通过卡扣设置有吸附圈。
所述网板采用半圆形状的不锈钢板,且网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通孔,该网板的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层,且网板设置在出水口处,该网板能够使水流沿网板流动。
所述降温板采用半圆形状的不锈钢板,且降温板的表面设置有一层橡胶层。
所述吸附圈采用环形的吸附杂质圈,且吸附圈通过水流运动将水中杂质进行吸附沉淀在吸附圈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网板的设置,有利于使水在流动时能够均匀形成水幕,有利于使原料冷却凝固,形成颗粒。
2.本发明降温板的设置,降温板15有利于使水环箱内部形成环形水流,使材料能够进行降温,有利于防止水环箱内材料没有及时分开造成黏连,且出料均匀。
3.本发明吸附圈的设置,有利于吸附水中的杂质,方便对水进行回收,使水能够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淼江,未经王淼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挥发、低析出聚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料造粒后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