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控温气体污染物检测一体化固定床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3106.7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0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香云;张永锋;周全;张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5D23/19 |
代理公司: | 37245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海艳<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质量流量计 气瓶 燃烧室 升降台 气体混合装置 尾气检测装置 尾气冷却装置 气体污染物 一体化固定 控制面板 控制器 电磁阀 可控温 控温 电磁阀连接 固定设置 机壳内腔 检测设备 密封性好 有效解决 出气口 内腔中 智能化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温气体污染物检测一体化固定床,包括机壳、气瓶、气体质量流量计、电磁阀、气体混合装置、尾气检测装置、尾气冷却装置、控温燃烧室、升降台、控制面板、控制器,机壳的一侧内腔中固定设置有控制器、控制面板,气瓶、气体质量流量计、电磁阀、气体混合装置、尾气检测装置、尾气冷却装置、控温燃烧室、升降台则安装在机壳内腔的另一侧;气瓶的出气口与气体质量流量计连接,气体质量流量计与电磁阀连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可控温气体污染物检测一体化固定床,其结构合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有效解决现有检测设备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污染物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控温气体污染物检测一体化固定床。
背景技术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其实质是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在燃烧过程中,燃料、氧气和燃烧产物三者之间进行着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同时产生大量复杂的气体污染物,而气体污染物的生成又与温度、燃烧环境中的空气组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有的检测设备通常在燃烧气体环境搭建上难以做到定量,气体之间没有混合装置,混合度低,温度控制上不精确,并且燃烧物填充在陶瓷管内,燃烧物两端用石英棉固定,燃烧时石英棉同时燃烧,加上设备气密性不好,容易引起实验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由于两端有石英棉,燃烧物不容易点燃,燃烧剩余物提取上操作起来也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控温气体污染物检测一体化固定床,其结构合理,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好、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有效解决现有检测设备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温气体污染物检测一体化固定床,包括机壳、气瓶、气体质量流量计、电磁阀、气体混合装置、尾气检测装置、尾气冷却装置、控温燃烧室、升降台、控制面板、控制器,所述的机壳具有单侧开口的中空长方体结构,机壳的一侧内腔中固定设置有控制器,同一侧机壳的开口上还设有机壳盖板,机壳盖板上固定设置有控制面板;
所述的气瓶、气体质量流量计、电磁阀、气体混合装置、尾气检测装置、尾气冷却装置、控温燃烧室、升降台则安装在机壳内腔的另一侧;气瓶的出气口与气体质量流量计连接,气体质量流量计与电磁阀连接;
所述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一个密闭的混合箱、混合板以及混合管,混合箱内腔分别与电磁阀、混合管的内腔连通;所述的混合管包括外以及成螺旋状均匀设置在外管内腔中的若干内管;所述的混合板是固定设置在混合箱的内腔上的折弯板,其中混合板的折弯处是实心结构,混合板折弯处之间的部分均匀设置有通孔,混合板的折弯处朝向电磁阀出气口设置;
所述的控温燃烧室包括石棉保温套管、温度传感器、陶瓷外套管、第一热电偶,石棉保温套管固定设置在机壳内腔,陶瓷外套管套设在石棉保温套管内腔中,温度传感器埋设在陶瓷外套管的内腔壁中,第一热电偶均匀铺设在石棉保温套管与陶瓷外套管之间;
所述的升降台包括一块支撑板、堵头、陶瓷内套管;所述堵头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中部,陶瓷内套管下端固定设置在堵头上,且陶瓷内套管下端内腔通过输气管与混合管连通,堵头上围绕陶瓷内套管设有与陶瓷外套管径向截面图形相同的卡槽;
所述的石棉保温套管上还沿轴向设置有支撑凸块,支撑凸块上转动设置有丝杠,丝杠的一端与固定设置在石棉保温套管上的电机传动连接,丝杠的另一端与支撑板螺纹连接,丝杠带动陶瓷内套管上端套入或者抽出陶瓷外套管内腔,陶瓷内套管上端套入陶瓷外套管内腔时,陶瓷外套管下端卡入卡槽;
所述的尾气冷却装置与陶瓷外套管上端连接,所述的尾气检测装置与尾气冷却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未经内蒙古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31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