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绞胎炻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3836.7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3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白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忠贵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2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皿 制作 容器制备 绞胎 炻器 粘土 烧制 成型 高岭土 材料领域 传统陶瓷 配方原料 纹理自然 原料混合 烧结 白粘土 红粘土 黄粘土 钾长石 钠长石 烧制炉 石英石 云母粉 放入 复烧 饰纹 质感 修整 美观 陶瓷 | ||
本发明涉及陶瓷类容器制备的技术和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绞胎炻器及制作技法,其工艺有别于传统陶瓷类容器制备的技术和材料。用该技法制作出的绞胎炻器工艺复杂、难度大,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其器皿纹理自然幻化、表面光滑、美观程度高,饰纹精美,有别于陶和瓷的质感,是工艺上的创造、创新;其配方原料包括:红粘土、紫粘土、黄粘土、青粘土、白粘土、高岭土、钠长石、钾长石、云母粉和石英石;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混合;(2)制作器皿:采用“通锦拉嵌”或“绞揉叠拉”的技法将器皿制成成型,并进行修整;(3)“璃光”烧制:将制作成型的器皿荫干后,放入烧制炉内进行烧制,采用复烧方式烧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类容器制备的技术和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绞胎炻器及制作技法,其工艺有别于传统陶瓷类容器制备的技术和材料。用该技法制作出的绞胎炻器工艺复杂、难度大,因此其产品、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其器皿纹理自然幻化、表面光滑、美观程度高,饰纹精美,有别于陶和瓷的质感,是工艺上的创造、创新。
背景技术
炻器,在中国古籍上称“石胎瓷”,具有朴实、浑厚、粗犷的风格,边圆厚,不怕碰击,又称“厚胎瓷”。坯体致密,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已很接近于瓷器。但它还没有玻化,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坯体不透明,有白色的,而多数允许在烧后呈现颜色,所以对原料纯度的要求不及瓷器那样高,原料取给容易。炻器具有很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也可制作卫生洁具、耐酸容器等。很适应于现代机械化洗涤,并能顺利地通过从冰箱到烤炉的温度急变,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旅游业的发达和饮食的社会化,炻器具有很大的销售量。
绞胎亦称“绞泥”、“搅胎”、“透花”,是一种源自唐朝的陶瓷新工艺。它与唐三彩、釉下彩绘并称“唐朝三大陶瓷艺术新突破”,目前在大英博物馆有藏品。
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古代主要是白、黑或白、褐、黄)像拧麻花一样拧在一起,然后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由于泥胚绞揉方式不同,因而显示出的花纹也变化无穷。能绞出木纹、浮云流水纹,并人为制作鸟羽纹等。由于其制作工艺有别,所适用的器物类型和装饰部位也不尽相同,其工艺有印坯、压嵌技法。
我国绞胎瓷的技艺是在1981年由当时中央工艺美院梅健鹰教授复苏的,他对故宫珍藏的两件宋代当阳峪绞胎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多次去实地考察、取证、试制,最后终于复原了这项唐朝古老的技艺。
唐朝的绞胎瓷,会在坯体上涂上一层釉,烧成的器皿称为:绞胎瓷器;而绞胎炻器是不上釉的,是通过烧制温度的控制和复烧实现坯体表面部分玻化,形成光滑的、玉质般的质感。现有的绞胎瓷在生产过程中,其绞胎的拉坯方法比较单一,呈现出的纹理效果往往达不到制作者的预期,作为绞胎炻器而言,其纹理相对丰富多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纹理自然、表面光滑、美观程度高、饰纹精美,有别于陶和瓷的质感,在工艺技术和方法上属于创造、创新的绞胎炻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绞胎炻器装饰美、观赏程度极高的绞胎炻器的制作方法和工艺。
本发明的绞胎炻器,其配方包括以下原材料:红粘土、紫粘土、黄粘土、青粘土、白粘土、高岭土、钠长石、钾长石、云母粉和石英石。
本发明的绞胎炻器,所述各原料的混合比例为:红粘土:紫粘土:黄粘土:青粘土:白粘土:高岭土:钠长石:钾长石:云母粉:石英石=2.6:1:1.8:0.9:1:0.6:0.4:0.5:0.6:0.6。
本发明的绞胎炻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混合:将各原料按比例混合制作成发色度高、透明度高、可塑性强的多色原料;
(2)制作器皿:采用“通锦拉嵌”或“绞揉叠拉”的技法将泥料制作成泥坯,器皿成型、凉放后对其坯体表面进行修整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忠贵,未经白忠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38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