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片下沉式车厢硬顶及包含它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5771.X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62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孙青;王东文;郭章超;王栋;李美燕;高淑芬;蔡培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吉鲁汽车改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14 | 分类号: | B60J7/14;B60P7/02 |
代理公司: | 37230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增发 |
地址: | 2656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质顶板 车厢 折叠 移动 装载机 侧板连接 车厢顶部 上端面 下沉式 右侧板 左侧板 上端 侧板 铲斗 启闭 硬顶 变形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四片下沉式车厢硬顶及包含它的车辆,包括四片展开后能够覆盖车厢顶部、折叠后两两分别移动到车厢的一侧的硬质顶板,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硬质顶板折叠后移动到车厢的一侧后,所述硬质顶板的上端位于车厢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端面之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防止装载机的铲斗与硬质顶板或硬质顶板与侧板连接处发生碰撞造成变形而影响正常启闭,使得车厢设计更合理。同时当硬质顶板折叠后移动到车厢的一侧后,硬质顶板与车厢的侧板存在一定的间隙,避免发生碰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工具,具体是一种四片下沉式车厢硬顶及包含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在早先以申请号2019106516365申请过一种四片式硬顶车厢,较之于两片式,在相同车厢宽度的情况下,每片顶板的宽度比两片式的每片顶板的宽度小一半,抗弯强度大大提高,大大降低了发颤现象的发生,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图1所示,要实现右外板44翻转至右侧板2的一侧,二者的铰接处的铰接座100的高度必然要高出右侧板2的上端面,否则无法实现翻转。然而现实情况是,即使高出这么一小点,在用装载机装货的过程中,装载机的铲斗极容易与该铰接座发生碰撞,造成铰接座变形,右外板44的端面也容易被碰撞变形,导致整个顶板无法正常启闭,这种情形已发生多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公开四片下沉式车厢硬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这一种四片下沉式车厢硬顶,包括四片展开后能够覆盖车厢顶部、折叠后两两分别移动到车厢的一侧的硬质顶板,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硬质顶板折叠后移动到车厢的一侧后,所述硬质顶板的上端位于车厢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端面之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防止装载机的铲斗与硬质顶板或硬质顶板与侧板连接处发生碰撞造成变形而影响正常启闭,使得车厢设计更合理。同时当硬质顶板折叠后移动到车厢的一侧后,硬质顶板与车厢的侧板存在一定的间隙,避免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四片所述硬质顶板分为左外板、左内板、右内板和右外板,所述左外板的内端与所述左内板的外端铰接,所述右外板的内端与所述右内板的外端铰接;所述左外板或右外板的外端至少一处铰接连板的一端,所述连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铰接,所述连板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铰接轴位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端面之下。
进一步地,四片所述硬质顶板分为左外板、左内板、右内板和右外板,所述左外板的内端与所述左内板的外端铰接,所述右外板的内端与所述右内板的外端铰接;所述左外板或右外板的外端至少一处固接柔性板的一端,所述柔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固接,所述柔性板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固接处位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端面之下。
进一步地,所述连板为一截链条的内链板,与所述内链板上端铰接的外链板与所述左外板或右外板固接、与所述内链板下端铰接的外链板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板为内嵌帘子布的橡胶板,上端与所述左外板或右外板通过铆钉或螺钉固接,下端与与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通过铆钉或螺钉固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套顶开器,每套所述顶开器包括第一连板,第二连板,第三连板,油缸,所述第一连板的一端、第三连板的一端和油缸的缸体分别通过第一铰座、第二铰座和第三铰座铰接在所述前板上,所述第一铰座接近所述前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铰座位于所述第一铰座下方偏内,所述第三铰座位于所述第二铰座下方偏内;所述第一连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左内板或右内板接近内端的前端面上;所述第三连板的另一端、所述油缸的缸杆杆端和所述第二连板的一端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连板中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四连板,所述第四连板呈L形,一端铰接在后板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左内板或右内板的内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板中部设置凸起,所述第二连板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凸起上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板与第二连板干涉;所述第三连板包括一个波折以防止与第一连板干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吉鲁汽车改装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吉鲁汽车改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57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