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含高污浊胶体颗粒物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5924.0 | 申请日: | 2019-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1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古小治;陈开宁;马书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邵林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含 污浊 胶体 颗粒 水体 生态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高污浊胶体颗粒物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在水面播撒复合絮凝剂并搅拌;絮凝沉降后,当水体透明度大于等于60cm后,向水体中加入黏土矿物进行薄层覆盖;在薄层覆盖后,在水下采用沉水植物草皮进行整块移栽,恢复水底沉水植物群落。本发明针对疏浚后水体、洪水过后水体泥沙及胶体类物质含量高、并富含一定藻类的水体,具有良好的水质提升效果,可在城市河道、小型水库及池塘水体富含胶体类粉质颗粒及藻类,需要提升水体水质,可实现污浊水体透明度快速、持续长效的提升的长效修复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污浊水体水质提升的修复方法,特别是涉及城市河道或城市小型湖库水体水质快速提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悬浮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质,粉质粘粒及有机颗粒物的胶体态物质,由于其粒径小、比重轻在水体中易悬浮,或短期内在水底慢慢沉降,但在水流或风浪甚至底栖生物扰动下极易发生再悬浮过程,加速水体再次浑浊。针对污浊水体,目前技术主要有絮凝、以清水补给、曝气等措施,某些技术虽然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水体透明度,但存在成本效益问题,例如絮凝剂投加,短期内可快速提升透明度,以及在浊度短期内下降后,絮凝剂频繁投加增加水体二次污染问题;另外清水补给可能在有清洁水源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据2016水资源调查公报,我国富营养湖泊数量占78.6%,河流地表水V类及劣V类水体占比15%左右,这些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浊现象。清洁水源生态补水成本高,许多地方不具备可操作性,曝气可抑制水体藻类滋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水体悬浮物浓度,但对长期低成本持续解决水体污浊现象,目前存在技术还没有有效攻克这个技术难点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高污浊胶体颗粒物水体的修复方法。所述的修复方法可在城市河道、小型水库及池塘水体等富含胶体类粉质颗粒及藻类的高污浊水体中应用,提升水体水质,实现污浊水体透明度快速、持续长效的提升的长效修复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富含高污浊胶体颗粒物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水面播撒复合絮凝剂并搅拌;
所述复合絮凝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得:
将淀粉、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溶液、NaOH的混合溶液超声处理,然后与酸化后的壳聚糖进行搅拌混匀反应得到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将所述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和硅藻土混合,制得所述复合絮凝剂,所述阳离子淀粉絮凝剂和所述硅藻土的质量比为0.5~1.5:1,优选0.9~1.2:1;
(2)絮凝沉降后,当水体透明度大于等于60cm后,向水体中加入黏土矿物进行薄层覆盖;
(3)在薄层覆盖后,在水下采用沉水植物草皮进行整块移栽,恢复水底沉水植物群落。
步骤(1)中,所述的超声处理为采用20kHZ的超声波处理3~10min。
优选的,步骤(1)还包括将得到的阳离子淀粉絮凝剂保温、洗涤、干燥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的保温为于50~60℃保温30~50min。
优选的,所述洗涤为采用80%乙醇溶液洗涤。
步骤(1)中NaOH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摩尔比为1.2~1.6:1。
步骤(1)中淀粉在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30%~60%,优选50%。
步骤(1)中壳聚糖配置成质量分数为10~15%的溶液。
步骤(1)中壳聚糖与淀粉用量质量比为0.005-0.045:1,优选0.035:1。
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搅拌为采用伸拉型搅拌杆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5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