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磁性微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8089.6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3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山;刘凯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8J9/26;C08L25/06;C08L23/06;C08L23/12;C08K3/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磁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物磁性微珠制备方法,首先将适量磁粉与聚合物以及适量的致孔剂、引发剂、偶联剂、交联剂通过熔融共混方法混合均匀,待共混物熔体冷却后在破碎机中将包裹有磁粉的聚苯乙烯固体初步破碎,然后继续冷冻或球磨粉碎至更小的粒径,最后用酸腐蚀去除表面的磁粉并用致孔剂的良溶剂溶解去除致孔剂,得到了一种磁响应性好、分散均匀且吸附能力强的聚合物磁性微球。该方法操作简捷、成本低、环保并可大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的聚合物磁性微珠及其制备方法,是基于聚合物和磁粉为原料将其密炼的一种聚合物磁性微珠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磁性复合微球由于具有磁性这一特殊性能已广泛用于生物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分离工程等诸多领域。目前,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制备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磁体流存在下通过单体聚合反应形成磁性微球,二是用高分子材料溶液直接包埋磁性材料形成具有磁核的高分子微球。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PVDF、PEI等聚合物熔融时的热稳定性和流动性非常好,易交联固化,化学稳定性也好。因此提出聚合物和磁粉共混密炼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聚合物磁性微珠可以大量生产并使制得的微珠吸附能力强,实验方法绿色环保,提供一种共混制备聚合物磁性微珠的方法。
磁粉是该聚合物磁性微珠有磁响应效果的基础;聚合物为磁性微珠提供基体;致孔剂的添加增大了磁珠的比表面积,使其吸附能力增强;引发剂引发聚合物和交联剂、偶联剂及一些集团与聚合物相互反应;偶联剂的添加增强聚合物与磁粉的粘结强度;交联剂使整个体系更加紧密稳定。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共混密炼制备聚合物磁性微珠,通过控制致孔剂的量可以得到吸附能力较强的聚合物磁性微珠,因此扩大了聚合物磁性微珠的应用领域。此外,本方法绿色环保,避免了化学反应带来的环境污染,且制得的磁性微珠的磁性较强,且方法便捷易于操作和控制,在扩宽应用领域的同时可以实现大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中涉及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SEM扫描电镜图。
图2为发明中涉及的实验方案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磁粉和聚苯乙烯在真空烘箱中70℃烘干,按照聚苯乙烯和磁粉的质量比1∶2称量后将其混合均匀,加入致孔剂NaCl为聚苯乙烯质量的10%,混匀。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偶联剂和引发剂,混匀。将配好的原料加入密炼机中在180℃的温度下密炼20分钟,得到包裹有磁粉的聚苯乙烯共混物。冷却后,在粉碎机中将其粉碎后继续冷冻,再将其破碎至更小的粒径。加入盐酸除去微球表面的磁粉和致孔剂的良溶剂溶解去除致孔剂,得到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实施例2
将磁粉和聚乙烯在真空烘箱中60℃烘干,按照聚乙烯和磁粉的质量比1∶1.5称量后将其混合均匀,加入致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聚乙烯质量的15%,混匀。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偶联剂和引发剂,混匀。将配好的原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在180℃的温度下密炼25分钟,得到包裹有磁粉的聚乙烯共混物。冷却后,在粉碎机中将其粉碎后继续冷冻,再将其破碎至更小的粒径。加入盐酸除去微球表面的磁粉和致孔剂的良溶剂溶解去除致孔剂,得到聚乙烯磁性微球。
实施例3
将磁粉和聚丙烯在真空烘箱中70℃烘干,按照聚丙烯和磁粉的质量比1∶1称量药品并将其混合均匀,加入致孔剂聚乙烯醇为聚丙烯质量的10%,混匀。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偶联剂和引发剂,混匀。将配好的原料加入单螺杆挤出机中在190℃的温度下密炼20分钟,得到包裹有磁粉的聚丙烯共混物。冷却后,在粉碎机中将其粉碎后继续冷冻,再将其破碎至更小的粒径。加入盐酸除去微球表面的磁粉和致孔剂的良溶剂溶解去除致孔剂,得到聚丙烯磁性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80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