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电解制氢太阳能集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10868197.3 | 申请日: | 201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2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甫;袁金良;欧阳亮;雷轩邈;王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10/40 | 分类号: | F24S10/40;F24S10/70;F24S20/30;F24S60/00;F24S70/225;F24S70/60;C25B1/04;C25B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8 | 代理人: | 洪松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电解 太阳能 热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电解制氢太阳能集热管,其结构是将圆柱形多孔吸收器置于玻璃管内及管式SOEC电解池置于圆柱形多孔吸收器内,圆柱形吸收器外表面涂有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圆柱形多孔吸收器与玻璃管之间形成水蒸气通道,管式SOEC电解池内管为氧气通道。工作时,圆柱形多孔吸收器吸收太阳能产生高温,水蒸气通过圆柱形多孔吸收器的多孔进行加热并到达SOEC电解池的阴极参与反应,圆柱形多孔吸收器同时提供SOEC电解过程所需的热能,产生的燃料和氧气分别通过集热管通入管外。本发明可直接将集热管用于太阳能吸收器并能实现水的电解,无需经过中间介质的换热过程,可有效提升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高温集热和燃料电解池电解制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电解制氢太阳能集热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能源供应问题日显突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推行,国际国内对太阳能中高温技术的开发应用已掀起新一轮高潮,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已成为国际太阳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尽管太阳能获得了大量的发展,但由于太阳能的间歇性及不确定性,以及分布式的特点,导致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低,弃光弃电现象突出。由于存在种种问题,会导致整体成本较高,且难以物尽其用,很多的能源被白白浪费了。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储能问题是制约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氢能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清洁燃料,氢能的生产包括甲烷重整和电解水方法。电解水制氢主要有碱性电解水制氢、固体聚合物电解水制氢以及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解池(SOEC)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能量转化装置,可以将电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从原理上讲,SOEC可以看作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逆过程。高温使系统降低了电能消耗,制氢效率得到提高,SOEC制氢系统电解效率可达90%以上,总制氢效率高达55%。
太阳能与SOEC联合是利用太阳能提供电解所需要的高温热源,SOEC完成电解高温水蒸气的过程。这种制氢系统是一种高效、清洁的可持续能源转换系统。利用太阳能聚焦集热来满足SOEC电解过程的热能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提升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制氢效率。
公开号为10469495B,其公开日期为2015年06月10日的名称为《一种耦合太阳能光热的高温电解水制氢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聚光装置集热储热,然后利用高温热管换热器将热能输送至制氢及分离模块。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需先将太阳能集热至1000℃的高温,然后通过换热器换热后传输至制氢模块,此系统在热量提供上包含了集热、储热、高温热管换热器、换热器单元以及热能供给模块,对太阳能的利用是间接利用,中间换热过程能量损失大,会导致太阳能利用效率低。
公开号为106498431A,其公开日期为2017年3月15日的名称为《一种碟式太阳能耦合SOEC电解制氢设备及制氢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碟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加热集热管内液态金属,然后利用液态金属换热提供SOEC电解过程所需的热能。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碟式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太阳能需先提供给导热介质,然后导热介质经换热后再提供给SOEC,从太阳能到SOEC经历了几次换热过程,导致热损失增加,同时,碟式太阳能集热器与SOEC是单独连接的,导热介质流动过程也存在热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电解制氢太阳能集热管,直接将SOEC电解池放置于集热管内,将照射到集热管上的太阳能吸收后直接传到SOEC电解池上,省去了太阳能中间的换热过程,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加工方便的特点,并可以提高集热管及太阳能系统的综合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81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