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规格高碳硅锰钢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9472.3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2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薛伟江;张华;高华耀;雷三祥;杜龑;孙智伟;单文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峰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38;C22C38/06;C22C38/26;C22C38/28;C22C38/24;C22C38/22;C21D8/00 |
代理公司: | 32261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筱娟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锰钢 高碳 缩孔 探伤合格率 质量百分比 技术效果 连铸生产 内部疏松 中心疏松 连铸坯 质量差 锭型 焊合 偏析 疏松 制造 成功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格高碳硅锰钢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高碳硅锰钢的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60~1.20wt%,Si:0.38~0.80wt%,Mn:1.00~1.90wt%,P:≤0.020wt%,S:≤0.005wt%,Al:0.02~0.06wt%,Nb:0.020~0.050wt%,Ti:0.01~0.04wt%,V:0.025~0.065wt%,Cr:0.08~0.31wt%,Mo:0.10%~0.50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的大规格高碳硅锰钢中心质量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大规格高碳硅锰钢的连铸生产,连铸坯内部缩孔被成功焊合,内部疏松得到极大改善,大规格高碳硅锰钢低倍中心疏松、一般疏松和锭型偏析均≤1.5级,低倍横截面没有残余缩孔及裂纹的缺陷,探伤合格率达95%以上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规格高碳硅锰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高碳硅锰钢主要指C含量在0.6%以上、Si和Mn含量较高的钢种,如8MnSi、6CrMnSi2Mo等。这些钢种通常C、Si、Mn等元素含量高,在连铸过程中易于偏析,而且高合金钢的凝固收缩较大,对于生产大断面的连铸坯来说,铸坯内部的偏析、缩孔及疏松的控制难度很大,限制了大规格高碳硅锰钢的开发。一般情况下,大规格(Ф200mm及以上)的高碳硅锰钢采用模铸钢锭轧制生产,钢锭的缩孔及疏松控制较好,内部质量保证能力更强,但生产效率及成材率低,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难以在工业化生产中推广和应用。目前生产大规格的高碳硅锰仍是亟需解决。
由于现有技术中受限于连铸坯大断面的生产能力,因轧制比较小,无法有效焊合连铸坯内部缩孔和疏松的缺陷,导致生产的大规格高碳硅锰钢中心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规格高碳硅锰钢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受限于连铸坯大断面的生产能力,因轧制比较小,无法有效焊合连铸坯内部缩孔和疏松的缺陷,导致生产的大规格高碳硅锰钢中心质量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大规格高碳硅锰钢的连铸生产,连铸坯内部缩孔被成功焊合,内部疏松得到极大改善,大规格高碳硅锰钢低倍中心疏松、一般疏松和锭型偏析均≤1.5级,低倍横截面没有残余缩孔及裂纹的缺陷,探伤合格率达95%以上的技术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规格高碳硅锰钢,所述高碳硅锰钢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60~1.20wt%,Si:0.38~0.80wt%,Mn:1.00~1.90wt%,P:≤0.020wt%,S:≤0.005wt%,Al:0.02~0.06wt%,Nb:0.020~0.050wt%,Ti:0.01~0.04wt%,V:0.025~0.065wt%,Cr:0.08~0.31wt%,Mo:0.10%~0.50wt%,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所述高碳硅锰钢的一部分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80~1.20wt%,Si:0.50~0.80wt%,Mn:1.00~1.50%wt%,Cr:0.15~0.30wt%,Mo:0.10%~0.35wt%。
优选地,所述高碳硅锰钢的一部分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65~1.00wt%,Si:0.40~0.65wt%,Mn:1.15~1.45%wt%,Cr:0.10~0.28wt%,Mo:0.18%~0.40wt%。
优选地,所述高碳硅锰钢的一部分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84~1.15wt%,Si:0.52~0.78wt%,Mn:1.20~1.90%wt%,Cr:0.08~0.20wt%,Mo:0.12%~0.42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峰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94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