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堰流式过鱼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869687.5 | 申请日: | 201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16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董志勇;黄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33201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美娟;王兵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隔挡板 水渠 水流方向 凹口 垂直安装 垂直布置 经济实用 水力特性 下游末端 鱼类洄游 上游 出流堰 出水端 进水端 入流区 旋涡区 溢流堰 侧壁 平齐 紊动 堰流 下沉 制作 维护 | ||
一种堰流式过鱼装置,包括一具有过鱼水道的过水渠,所述过水渠的上游为进水端,下游为出水端,并且下游末端设有出流堰;整个过鱼水道沿水流方向顺次划分为上游入流区、中部中部工作区工作区和下游出流区,所述中部工作区的过鱼水道被若干块垂直布置的第一分隔挡板和第二分隔挡板隔成多个区域,其中第一分隔挡板和第二分隔挡板沿水流方向交替垂直安装在中部工作区的过水渠侧壁上,第一分隔挡板的上部设有下沉的过鱼凹口使得第一分隔挡板的顶部形成凹口溢流堰;第二分隔挡板顶部平齐形成平流溢流堰。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形式多样、易于制作、便于维护、经济实用、水力特性优,可以产生鱼类洄游所需紊动区和旋涡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堰流式过鱼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沿海鱼类资源丰富,洄游性鱼类众多,如鲑鱼、大马哈鱼、鲤鱼、鲢鱼等,这些鱼类要求溯河至内河、湖泊中产卵或索饵肥育。挡潮闸建成后,连续的系统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使生活其中的鱼类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水文情势发生变化。为了沟通鱼类的洄游通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通常在挡潮闸枢纽中设置鱼道,以达到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鱼道的过鱼效果和鱼道池室的水力特性及鱼类的溯游习性有关,并不是简单地给鱼类开个通道,鱼类就会温顺地沿着通道上溯。已有统计资料表明,在全球已建成的鱼道中,鱼类能够溯游通过的鱼道尚不足一半。因此,在鱼道设计中应考虑鱼类的溯游习性,即生态水力学鱼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合喜好跳跃性的鱼类的一种堰流式过鱼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堰流式过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过鱼水道的过水渠,所述过水渠的上游为进水端,下游为出水端,并且下游末端设有出流堰;整个过鱼水道沿水流方向顺次划分为上游入流区、中部中部工作区工作区和下游出流区,所述中部工作区的过鱼水道被若干块垂直布置的第一分隔挡板和第二分隔挡板隔成多个区域,其中第一分隔挡板和第二分隔挡板沿水流方向交替垂直安装在中部工作区的过水渠侧壁上,第一分隔挡板的上部设有下沉的过鱼凹口使得第一分隔挡板的顶部形成凹口溢流堰;第二分隔挡板顶部平齐形成平流溢流堰。
夹设于最上游的分隔挡板和最下游的分隔挡板之间的水道底板为阶梯式底板,并且沿水流方向,阶梯式底板的台阶高度渐减,而相邻两台阶的衔接处对应配装一块分隔挡板。
第一分隔挡板、第二分隔挡板均与水道底板垂直布置。
所述过鱼凹口为矩形凹口,且凹口设置于第一竖隔板顶部一侧,且凹口的宽深比为4:3。
沿水流方向布置的竖隔板高度渐减,其中位于最上游的第一块第二竖隔板高度为H,下游相邻一块第二竖隔板的高度为H-△H,其中△H为堰的水头降;凹口堰在隔板的一侧设计一个宽深比为4:3的凹口,隔板凹口交叉分布。
本发明的构思是针对喜爱跳跃式的鱼类,充分考虑鱼类本身洄游时的生态水力特性,引导洄游鱼群顺利通过鱼道溯游至内河、湖泊中产卵或索饵肥育,维持上游水系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平顶堰流式鱼道适用于下泄较大流量的河流,而凹口堰流式鱼道则适用于下泄较小流量的河流,便于根据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和下泄生态基流的要求来选择堰流式的类型;平顶堰流式在鱼道水池内形成二维水流,而凹口堰流式则在鱼道水池内形成三维水流,适用于不同跳跃式鱼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形式多样、易于制作、便于维护、经济实用、水力特性优,通过平顶堰的水流为二维堰流,通过凹口堰的水流为三维堰流,即水道内的水流既具有二维堰流,又具有三维堰流,可以产生鱼类洄游所需紊动区和旋涡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图2a是本发明的第一竖隔板的主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的第一竖隔板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9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